一場酒宴,終究是不歡而散。
一方希望可以多留一些時間,慢慢來,不要逼迫過甚。
一方則是要在朱由檢定下的日子結(jié)束后,立即開始著手對南京的土地,進行徹底的清查。
這種情況下,自然很難達成共識。
離開重譯樓,一股冷風吹得畢自嚴一個激靈。
“老爺,是否要回府?”
等在門口的長隨,跺了跺腳,走到畢自嚴身后,輕聲問道。
“不回,去孝陵?!?/p>
畢自嚴看著三人離去的背影,沉聲說道。
……
看著去而復返的畢自嚴,朱由檢放下手里的奏本,開口問道:“畢卿這是……?”
“啟奏陛下,臣今日白天離開孝陵后,去赴了一場酒宴, 酒宴之上……”
畢自嚴將今兒個下午,在重譯樓發(fā)生的事,詳細的秉奏給了朱由檢。
后者聽后冷笑道:“事到如今,這些人還是想拖。”
“就像是江南的賦稅,一直就這么拖下去?!?/p>
畢自嚴躬身道:“陛下圣明,所謂的緩緩圖之,最后就是不了了之。”
“這件事卿也不必放在心上,只管做好自己的事就可以了。”
“大年三十就是最后的日子,到了那一天,如果還是有人硬扛著,不交出侵占的土地,那就按律處置就是?!?/p>
別人不敢在江南妄動刀兵,朱由檢可不管那個。
現(xiàn)在的大明,正處于幾十年來外部環(huán)境最好的時期,這個時候不解決南方的問題,那還要等到什么時候?
“臣這邊自是沒有問題,但有件事,臣要提醒陛下,請陛下和朝廷千萬小心?!?/p>
朱由檢有些不解的看向畢自嚴。
他不明白,現(xiàn)在還有什么人,或者是什么事,能夠阻擋自己。
畢自嚴也沒繞圈子,繼續(xù)道:“漕運,今日聽劉廷元和張樸兩人提起漕運,臣這心里就很是擔憂。”
“江南一旦出事,沿河的百萬漕工,恐會釀出大亂子,朝廷還需早做準備?!?/p>
朱由檢之前還真沒想起這事兒。
現(xiàn)在經(jīng)畢自嚴這么一提醒,心里也有了計較。
“朕已經(jīng)命平江伯任漕運總兵,想來不日就會赴任,中都那邊,朕也已經(jīng)命人前往接替杜承緒?!?/p>
“淮安那邊也有宋祖舜,至于南直隸這邊,朕會命英國公小心戒備?!?/p>
“如此臣也就放心了?!?/p>
聽到朱由檢已經(jīng)有了安排,畢自嚴也就不再多言。
“時候不早了,卿早點回去休息吧?!?/p>
“朕已經(jīng)命韓贊周為卿等準備好了住處,以及公廨,先休整兩天,等過了年再好生署理公務?!?/p>
“這個年,你們是不能和家人一起過了,等大年三十,朕在宮里設(shè)宴,為卿等接風。”
“臣惶恐。”
“去吧?!?/p>
等畢自嚴退出偏殿后,一旁的布木布泰忽然開口道:“陛下,既然南京這些官員和朝廷不是一條心,那為什么還要留著他們呢?”
聽到她這么說,朱由檢神情一怔。
方正化則是厲聲呵斥道:“大膽,此乃軍國大事,豈是你可以出言置喙的?”
抬手阻止了方正化,朱由檢則是認真的思索起來。
大明還有必要保留兩京制嗎?
就像布木布泰所說,南京這些官員大部分都是斗爭的失敗者。
正是因為在之前的政治斗爭中失敗了,才被貶到南京。
這些人天然上,就和現(xiàn)在的朝廷不是一條心。
而這些官員的存在,也對朝廷造成了較大的經(jīng)濟壓力。
單單是每年的俸祿,就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最重要的是,朝廷想要在南直隸或者是南方做點什么,必須經(jīng)過南京六部,這對朝廷政策的實施,絕對是一個巨大的掣肘。
而且,南京的這些官員和宦官、勛貴,經(jīng)過兩百多年,已經(jīng)成了南方的一大毒瘤,這些人地位高,手里還有一部分權(quán)力,雖是不能影響朝政。
但卻可以通過自己手里的權(quán)力,盤剝江南百姓、商賈,中飽私囊。
越想,朱由檢就越是覺得,自己應該取消大明施行了兩百多年的,這所謂的兩京制。
不過,如果取消南京留都得地位,又會帶來新的問題。
京城地處北方,對南方的掌控力本就偏弱。
如果真的取消了南京留都的地位,那南方各督撫,可就真的成了封疆大吏、土皇帝了。
屆時,一旦北方有變,誰也不敢保證南方不會出現(xiàn)洪秀全,不會出現(xiàn)東南自保,還有那啥。
越想,朱由檢就越是頭疼。
“皇爺,時候也不早了,您還是早些休息吧?!?/p>
方正化見朱由檢眉頭緊鎖,上前低聲勸了一句。
深吸一口氣,朱由檢干脆也不想了,起身道:“是該休息了?!?/p>
在布木布泰的伺候下,簡單的洗漱后,朱由檢躺在床榻上,心里再次權(quán)衡起來。
翌日。
一大早,畢自嚴就帶著一幫子京城戶部,以及大明銀行的書吏,直接來到了南京戶部衙門。
張樸面色嚴肅的帶著南京戶部的大小官員,親自出門迎接。
一行人進了戶部衙門,簡單的寒暄后,畢自嚴就直接說出了自己的來意。
“張部堂,下官奉旨前來接管南京戶部的黃冊,以及魚鱗冊,還請張部堂行個方便。”
畢自嚴一副公事公辦的模樣,張樸也不好直接反對,點頭應道:“好,本官稍后就會命人帶畢侍郎去后湖黃冊庫?!?/p>
這里說一下,大明全國的黃冊、魚鱗冊,也就是人口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和土地數(shù)據(jù),是保存在南京的, 而不是北京。
儲存的位置也很特殊,在南京玄武湖的一座小島上。
朝廷在這里建造了數(shù)量眾多的庫房,專門用來保存這些賬冊。
同時,也專門設(shè)立戶科管湖公署和戶部管湖公署,這兩個相對獨立的衙門,來管理后湖 的黃冊庫。
兩人也沒有閑聊的興致,正事兒說完,畢自嚴就帶著人,直奔戶部管湖公署而去。
同時,鞏永固也派出了一個千戶所,全副武裝,前往玄武湖,接管黃冊庫。
別的朱由檢或許不清楚,但一旦遇到上面檢查,底下的賬冊和庫房著火這種事兒,他可是聽說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