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一個帝國君主,會因為我一個女子,發(fā)動一場兩個帝國間的戰(zhàn)爭嗎?”
侯爵夫人啞然了。
她也見過偉大的君主。
那些偉大的君主,不會被世俗感情所影響,他們只在乎國家的強盛。
而大周的強盛,遠遠超出了她們的預料。
這樣的君主,還會因為私人的感情,發(fā)動一場大型國戰(zhàn)嗎?
侯爵夫人也有點沒信心了。
使節(jié)團抵達漠北國時,漠北正在全力建造打通瀘州山脈的鐵路。
這種外交事宜,漠北國當然也不會怠慢。
漠北派出了隨行護衛(wèi),送俄斯帝國的公主前去瀘州。
索洛莉還鬧出個笑話,她看見繁華的漠北王都,新奇的詢問這是不是大周王都。
當她得知,這只是外封親王的一塊自治領地時,索洛莉倍感震驚。
俄斯人的使節(jié)團繼續(xù)向京都前進。
而馬吉利,已經(jīng)來到了大周的華江府。
這位在西洋大陸游歷過的旅行者,剛來到華江府時,還以為進入了英吉利的首都。
轟隆隆的機械,機器噴出的濃煙,繁華的街面。
這是座工業(yè)城市。
而且是座加足馬力的工業(yè)城市。
馬吉利知道英吉利的工業(yè)改革速度,但是他從未想過,大周這樣龐大的帝國,一旦實現(xiàn)工業(yè)化,會是多么恐怖的實力。
在華江府,馬吉利看見了各色神奇的機器。
他參觀了華江府的博展會,看見琳瑯滿目的貨物,這個西方人完全震驚了。
這物質(zhì)生活得多豐富,才可以創(chuàng)造出這么多貨物???
馬吉利還看見了博展會后方大海上航行的明輪船。
鋼鐵制成的船!
這讓馬吉利徹底瘋狂,這完全是座鋼鐵城市!
大周各地的差異居然這么巨大!
湘江如同尼維斯一樣,是個繁榮的海港商業(yè)城市。
華江則是一只吞吐蒸汽的鋼鐵巨獸。
華江府也有許多外國商人,他們熱情的采買著博展會暢銷的商品。
這些商品運回他們的國家,全是可以引領風潮的熱銷品。
馬吉利沒能見到華江府的知府。
他非常遺憾,可以把華江府變成這種城市,這個知府大人一定非常厲害!
但是華江府的人說,華江府可以變成這樣,全是前任知府的功勞。
前任知府已經(jīng)升遷到京都了。
而那位前任知府,不光是大周的官員,還是一名學術流派的領袖。
馬吉利在筆記里寫到:“難以想象,大周擁有這么多的學者官吏,來治理這個國家?!?/p>
“他們的官員有多重身份?!?/p>
“官員里有莎士比亞這種劇作家,還有達芬奇那樣的畫家,以及柏拉圖那種思想家!”
倭國江戶島。
倭國在全面大周化以后,這座歷史悠長的港口城市,立馬成了倭國最繁榮的城市。
倭國人的劣根性,便是誰把他打疼了,他就認誰做爸爸。
現(xiàn)在大周國力強盛,狠狠打過倭國,但是倭國崇拜大周的風氣愈發(fā)強盛。
首先是倭國的大戶,全部開始模仿大周的服飾。
他們追逐大周的新潮流。
而倭國也效仿大周,走上了工業(yè)生產(chǎn)的道路。
最新的蒸汽機當然是買不到了。
國子監(jiān)也不會傳授蒸汽機的原理。
倭國花費重金,在華江府聘請了一位落魄的工程師。
在這名水平有限的工程師指點下,倭國總算搞出了一臺蒸汽機。
雖然這臺蒸汽機時常鼓掌,因為蒸汽壓力不足,密封性也不行。
但是總算搞出來了一臺蒸汽機。
倭國選擇了紡織業(yè)。
最近大周市面上,出現(xiàn)了一種新布。
棉布。
打敗了波旦帝國在東方的駐軍以后,許多中亞商人來到大周。
在印地的唐延,發(fā)現(xiàn)了這個英吉利人大力種植的作物。
棉花!
這個經(jīng)濟作物長出的花,可以扯出絲線來。
用棉花紡織而成的布,比絲綢會硬許多,但是比麻布更舒服。
而且棉布還比麻布保暖。
很快,大周的商人就發(fā)現(xiàn)了這種作物的經(jīng)濟價值。
漠北國率先開始大面積種植棉花!
并且建立棉布坊的工廠。
原本倭國是沒機會在這種產(chǎn)業(yè)里分一杯羹的。
可是倭國的商人,發(fā)現(xiàn)了印地的這種棉花。
現(xiàn)在大周已經(jīng)占領了印地。
倭國作為藩屬國之一,當然也獲得了通商的資格。
負責種植棉花的印地人不懂其中技術,懶惰的他們壓根不打理田地,所以他們種植的棉花,英吉利人都不收。
質(zhì)量遠不如漠北的棉花,但也是棉花嘛。
井川浩三察覺了這個商機!
他果斷的派倭國商人,傾盡家產(chǎn)的去采購印地的劣質(zhì)棉花。
運來倭國以后,江戶的工廠,立馬火力全開的織布。
倭國可不比大周,他們對百姓是十分殘酷的。
女人和孩童都被驅(qū)逐到工廠里,不分晝夜的做工。
而男人則在碼頭上做辛苦的體力活兒。
許多孩子被工廠的機器燙到,但根本沒有人管。
在這種幾乎狂熱的氛圍下,倭國終于生產(chǎn)出了棉布。
雖然不比大周的棉布舒適,也不比英吉利的厚實,但起碼是棉布了。
倭國人也明白,但凡一摸,就可以知道倭國棉布與大周的區(qū)別。
井川浩三索性一咬牙,決定再次把這些棉花賣去印地。
這樣一番操作,倭國終于有了收入。
這段時間,倭國幕府全憑挖掘金礦,才維持收支平衡,這下終于松了口氣。
總算有自已的產(chǎn)業(yè)了。
倭國幕府特別的開心,他們的商人又發(fā)現(xiàn),大周已經(jīng)開始流行起成衣來。
紡織好的衣服,在成衣店里售賣。
雖然批量紡織的衣服不一定好看,但勝在價格低廉,又是市面上最新潮的款式。
所以現(xiàn)在的大周京都,成衣店十分火熱。
這些成衣店,已經(jīng)不光是販賣普通的工作服了。
一種改良后的長裙,在這些店鋪里開始售賣。
大周女性貴族的裙子,普遍穿起來十分繁瑣,制作起來還需要大量的人力。
尋常百姓也很喜歡這種長裙。
但是尋常百姓沒法穿著這種裙子干活。
一家京都的成衣店,意識到了這個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