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離綠洲數(shù)十里外的沙漠之中。
宋文、蜥人、鬼王,三者立于一座沙丘下。
鬼王手持巨劍,負責(zé)震懾蜥人。
宋文比比劃劃,試圖從蜥人口中,問出一點有用的情報。
他在胡光那里得知,雌性蜥人能進行一些簡單的交流。
在胡光的記憶之中,此處蜥人族群中有一頭三階蜥王。
正是由于這頭蜥人王的存在,這支蜥人族群才能在妖獸眾多的綠洲之中,占據(jù)一席之地。
方才,蜥人族群遭遇滅頂之災(zāi),卻不見那頭三階蜥王出現(xiàn)。
宋文比劃了許久,卻是雞同鴨講,雌性蜥人沒能明白他的意思。
最后,他在沙地之上,畫出了一頭身材高大壯碩的蜥人形象。
雌性蜥人這才明白過來。
它指著東方天際,嘰里呱啦的吼叫著。
宋文大致理解,它應(yīng)該是說,蜥人王去了東方某個很遠的地方。
接著,宋文拿出一張圖。
圖上畫著一塊青色半透明石頭。
正是宋文要找的隱魂玉。
宋文本來是想找到蜥人王,設(shè)法從蜥人王口中,得到隱魂玉的消息。
蜥人王在蜥人中實力最強,靈智也是最高的。
溝通起來,要比二階蜥人容易許多。
蜥人王不知所蹤,他也只能退而求其次,試圖從二階巔峰的雌性蜥人口中,得到關(guān)于隱魂玉的情報。
蜥人看著圖,陷入了沉思。
它想了許久,又抬手指向東方。
宋文一頭霧水,沒看明白他意中所指。
蜥人蹲在沙地上,學(xué)著宋文先前的樣子,在蜥人王圖像的身后,畫出幾個小一號的蜥人。
然后,又在沙地中找出一塊碎石,約莫拇指大小,放在蜥人王圖像的前方。
它畫的圖形歪歪扭扭的,很難辨認。
看了許久,宋文總算明白過來。
雌性蜥人的意思是:蜥人王所去的地方,有隱魂玉。
當(dāng)然,這只是宋文的猜測,到底對與不對,宋文心中也沒底。
宋文指著東方,然后用靈力推了一下蜥人,示意讓它帶路,去找蜥人王。
蜥人連連搖頭,不停地擺手,像是對蜥人王所去的地方,很是畏懼。
鬼王驟然抬手,一道漆黑劍氣激發(fā)而出,落在蜥人腳邊。
雌性蜥人被劍氣激起的沙塵,揚了一身。它急忙抬腿,往東方而去。
宋文收起鬼王,御劍跟在蜥人身后。
白日間的沙漠,如同一個巨大的火爐,灼熱之中帶著一縷太陽之氣,令鬼王感到很不適應(yīng)。
也許真是被鬼王給嚇到了,蜥人很老實的在前領(lǐng)路。
一蜥一人在無邊沙漠中,穿行了兩日時間。
一座黑色石山,遙遙在望。
石山渾然一體,乃是一整塊巨石形成。石山不高,占地卻極寬,就像是一頭匍匐在地的巨獸。
石山中空,有一個高達近百丈的巨大洞口,猶如巨獸張開的大口,欲要擇人而噬。
森森陰風(fēng)從洞口吹拂而出。
這陰風(fēng)與周圍沙漠中的灼熱氣息,格格不入。
雌性蜥人駐足在洞口之外,用手指著漆黑的山洞,搖頭晃腦,一臉畏懼,不愿踏足山洞。
宋文再次喚出鬼王,在鬼王的逼迫之下,蜥人很不情愿的踏入了山洞。
蜥人如此懼怕這山洞,其中必定危機重重,只有蜥人在前探路,顯然是不夠的。
宋文悄然放出圣甲蠱,向著山洞深處掠去。
山洞之內(nèi),漆黑一片,靈氣無存。
越發(fā)深入山洞,宋文發(fā)現(xiàn)靈識逐漸被壓制,就連體內(nèi)的靈力流轉(zhuǎn),都變得有些滯緩。
宋文心中不禁有些打鼓,這黑石山過于詭異,尚且不能確定,此地是否真的有隱魂玉,而涉險踏足此地,是否真的值得。
不過想到泰河隨時可能追殺而來,宋文只能選擇繼續(xù)深入。
走在前方的雌性蜥人,卻沒有宋文這般的顧慮。
它本來就沒有靈力和靈識,對黑石山的詭異之處,毫無所覺。
兩人進入洞口十里后,山洞突然開始轉(zhuǎn)向,由橫向陡然轉(zhuǎn)為縱向,山洞近乎筆直向著地下深處延伸。
蜥人停在洞穴深處的懸崖邊上,臉上滿是猶豫之色。
這時,一只黑色大腳陡然出現(xiàn),踢在了蜥人的后背。
“呱嘰...”
在驚慌失措的叫喊聲中,蜥人墜落而下。
在下墜數(shù)百丈后,蜥人慢慢控制住了身形,它努力靠近崖壁,一雙利爪刺入堅硬的巖石中。
蜥人下墜的速度驟減。
在巖壁上兩道數(shù)丈長的爪痕后,它終于停了下來。
它望了望身下黝黑的豎洞,一臉余悸。
這豎洞深不見底,若直接掉落至底,縱使它的肉身再強橫,也得落個摔成一灘肉泥的下場。
此時,鬼王緩緩飛了過來。
一道劍氣揮出,正好落在蜥人雙手上方一寸之處。
巖石被削落,蜥人沒了著力處,身形再次向著下方墜落。
每隔兩三五百丈距離,蜥人雙手便會刺入石壁,減緩下墜的速度,然后又在鬼王的脅迫之下,離開石壁,向下墜行。
宋文跟在鬼王和蜥人后方的百丈距離,不疾不徐的緩緩向下而行。
約莫兩刻鐘后,一蜥一鬼一人,下行了數(shù)十里后,終于先后抵達了洞穴底部。
一左一右兩條通道出現(xiàn)在眼前。
看著幾乎一模一樣,方向卻截然相反的兩條通道,宋文一時也不知走哪條。
他只能將目光看向蜥人。
面對宋文的詢問,蜥人連連搖頭,表示它也沒有來過此地,不知該走哪條。
宋文并沒有貿(mào)然做出選擇,就靜靜地站在原地等待。
約莫一炷香之后,鬼王押著蜥人,往左邊的通道而去。
方才,圣甲蠱對兩條通道進行了探查。
它們發(fā)現(xiàn),左邊通道有生靈活動過的痕跡。
地下深處的通道變得狹窄了許多,只有數(shù)丈大小。
此地對于靈識和靈力的壓制,也越發(fā)的嚴(yán)重。
很快,宋文便抵達了,圣甲蠱所發(fā)現(xiàn)的有生靈活動痕跡的地方。
這是一道利爪留下的抓痕。
爪痕縫隙很細小,卻極深,深近一丈。
宋文本以為是蜥人留下的抓痕,仔細查看后,才發(fā)現(xiàn)。
抓痕上有淡淡的尸氣殘留。
這是一頭行尸留下的痕跡,而且是一頭極為厲害的行尸。
宋文估計,至少是一頭二階銅尸。
否則其激發(fā)的一道爪芒,不會刺透堅硬的黑色巖石如此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