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小規(guī)模而頻繁的騎兵騷擾,效果甚佳,在剛開始的兩天就給叛軍造成了巨大麻煩。
也是這一日,從洛水抓回來的死士在小黑屋中徹底扛不住了,要交代情況。
噠噠噠……龍武軍將三名死士頭目拖了上來,短短幾天時間,三個人已經皮包骨,瘦的不成人樣,瞳孔散發(fā)著渙散和麻木,趴在地上,精神和心理完全崩潰!完全沒有了幾天前的那種冷酷強硬。
這一度震驚了鐵牛等龍武軍,這審訊方式太可怕了。
李凡睥睨三人,冷冷道:“誰派你們來的?”
同樣的問題,僅幾天小黑屋,回答卻截然不同。
“是,是……靖安司……”死士頭目虛弱渙散道。
靖安司?
李凡眼睛掠過一道殺意,這算是長安的一個情報部門,知道的人不多,但實際屬于李亨一方的勢力。
“你們是靖安司的人?”
“不,不是,我們只是聽靖安司的命令做事,并不屬于靖安司。”死士顫抖道。
聞言,李凡冷笑,這狗太子還敢豢養(yǎng)死士,這可不是編內。
“那具體是誰給你們下的命令?”
“李亨?”
幾名死士顫抖不安,似乎不愿指認。
但李凡的眼神愈發(fā)冰冷,隨時都要發(fā)怒,一想到那暗無天日,感受不到時間和聲音的小黑屋,三人都怕了,發(fā)自靈魂的害怕,寧死都不要回去。
脫口而出:“是太子屬官,胡良慶,他是靖安司的大人。李輔國被斬,圣人想要軟禁王妃,來威脅王爺就范。”
“但胡大人突然讓我們全力追殺王妃及未出生的世子,以絕后患?!?/p>
原來如此!李凡冷笑。
一個太子屬官憑什么敢針對自已,這明擺著就是李亨在背后指使。
李隆基要軟禁蕭麗質母子來控制自已就范,李亨則是想要直接殺人,既讓自已唯一骨血沒了,還能讓自已失控,和李隆基直接兵戎相見。
這樣一來,他就是一箭雙雕,好計策啊!
這就是廟堂之爭,充滿復雜和兇險,一不小心就要步入別人精心編織的圈套。
可惜,李亨的計劃失敗了。
那他李凡可就也要借刀殺人了。
不久后,一道密函和奏折加急送往長安,李凡非但沒有起兵,反而反手就把死士軍隊的事給捅了出來。
以李隆基生性多疑,一日殺三子的性格,豢養(yǎng)死士,僭越殺人這事李亨得脫三層皮,搞不好直接被廢。
另外,他派出影密衛(wèi),聯(lián)絡長安培養(yǎng)的那些耳目大肆擴散消息,李亨楊國忠趁豐王前線帶兵打仗,暗害豐王家眷,天子熟視無睹!
既然已經到這一步了,未來發(fā)生什么都有可能,不排除軍隊對抗,所以他必須提前占據(jù)民心和輿論,以免對方先咬人。
這兩板斧一下去,兵不見血,既顧全了大局,又給李亨造成了雷霆般的痛擊。
折子一上去,消息一擴散,在長安城迅速引起轟動!
民間熱議,沸沸揚揚,無不是在為李凡喊冤,無不是在痛罵李亨和楊國忠,明面雖然不敢罵,但背地里二人直接成為了過街老鼠。
畢竟李凡的軍功,阻擋叛軍,天下是有目共睹的。
當天李亨就被傳喚到興慶殿去,至于發(fā)生了什么,無人得知。
只是在半個月后。
朝廷特使乘坐商船,降臨孟津渡口。
但這一次可就沒上一次那么好說話了,誣陷通敵,謀殺王妃,等于謀殺三軍主母,徹底激怒龍武軍。
孟津之地徹底聽宣不聽召,朝廷特使的船才剛到,便被鐵牛帶著騎兵堵在船上,連地都踏不下來。
直到九天后,李隆基估計是看情況不對,再來一船,來的人竟是高力士,層層上報,一直報到了李凡的耳朵里,僵局才算打破。
任何人的面子李凡都可以不給,但高力士他必須給!
高力士本就是忠臣,而且不止一次幫過他,李亨,楊國忠在朝堂上污蔑自已,他和陳玄禮那是說了不少好話的。
南城城門口,李凡親自迎接。
“高大人?!?/p>
高力士掀起簾子,看著已經闊別已久,愈發(fā)神武的李凡,蒼老的臉上不由露出了一抹苦澀笑容。
“老夫,拜見豐王。”
“高大人,你多禮了,這么久沒見,你還是這般健步如飛,走,本王讓王妃準備了家宴?!崩罘惨痪湓?,讓高力士身后跟著那些特使說的是無地自容。
他們來了,地都下不來,硬是在河上飄了幾天,天底下還有這么窩囊的朝廷特使嗎?
“多謝王爺?!?/p>
“敢問王妃及腹中孩子,可還好?”高力士和顏悅色,沒有一絲虛情假意。
李凡笑道:“一切都好?!?/p>
“那就好,那就好?!备吡κ克闪艘豢跉?,打心里松了口氣,他知道也就是沒出人命,否則李凡必反。
將軍府內,只有高力士一人進去,其他朝廷特使只能在府外候著,但壓根一點脾氣不敢有,連議論都不敢。
家宴進入尾聲,下人上了茶,高力士才結束閑聊,話鋒一轉。
“王爺,下官此行,給您帶來了一些消息?!?/p>
“高大人但說無妨?!崩罘财届o道。
高力士蹙眉:“王妃一事,陛下龍顏大怒,處死了十三名太子屬官,包括主使胡良慶?!?/p>
“另外太子失職,縱容手下胡來,也被軟禁,失去了監(jiān)國之職?!?/p>
這個懲罰算很重了,太子屬官屬于李亨的左膀右臂,一下殺了十三個,失去監(jiān)國之職更是從頭擼到底。
但李凡絲毫不感激,李隆基這純粹是因為不爽李亨背著他豢養(yǎng)死士。
見李凡反應平平,高力士苦笑,他就知道這事沒那么容易過去。
“還有,陛下為表彰王爺在孟津一帶的戰(zhàn)績,特下詔封您為河南道行軍總管,不再設三萬兵權之限制?!?/p>
“為了犒賞龍武軍,我等隨行帶來了三十萬錢,還有十萬黃金,綢緞若干?!?/p>
“孟津一帶的錢糧賦稅,也由王爺自主調配。”
“只希望王爺可以理解朝廷的難處,繼續(xù)帶兵對付安祿山,大唐需要王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