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問呂藏鋒之事到底是誰的惡業(yè),因果追溯怕是大家都有各自的看法。
有人覺得他咎由自取,有人覺得是安饒惡念難消,亦或者可以說是唐真沒有及時履行自已的諾言給姚安饒找到修行功法,才導(dǎo)致這個局面。
但放在當(dāng)事人眼中,其實并無對錯,或者說每個人都覺得自已有些錯,包括知了和尚。
唯一例外的,是姚安饒。
在觀門前的那聲佛號,她說的響亮,其中是否有些調(diào)笑之意并不清楚,但肯定是她自已態(tài)度的表達。
她沒有余力去處理這些事情,她也有屬于她的煩惱。
比如此時獨自坐在這山下的石洞中,看著眼前斷首的佛像,姚安饒就很是煩躁。
她已經(jīng)坐了一夜了,期間不吃不喝,佛宗手串撥的嘩啦啦響,這石像的每一寸都已經(jīng)記在了心中,但每每心中觀想?yún)s依然是無首的,不論她如何想,石像依然沒有腦袋。
說到底姚安饒根本不知道石像該有怎樣的腦袋,她嘗試自已在地上畫了畫,有些丑,而且毫無幫助。
人是無法想象自已沒見過的東西的,姚安饒有些無奈的站起身,活動活動了酥麻的雙腿,轉(zhuǎn)身走出了洞穴,她要去其他洞窟看看,找找有沒有還保存頭顱的石像,好歹知道個大致的模樣啊。
萬佛窟不愧是天門山很有名的景點,這巨大的石壁上不僅有佛窟,還有無數(shù)壁畫和前人留下的碑刻,大多是贊頌佛宗或者個人感悟,有的被劍痕刮花,有的尚能認清字跡,姚安饒便一邊吃著唐真來時準(zhǔn)備的干糧與水,一邊拾階而上,東看看西瞅瞅,即無敬畏也無感慨,像是在景區(qū)里干了半輩子的掃地大媽。
大窟小窟進了不知多少,卻并不見任何一尊有首石像,直到來到一尊足有千米高的巨大佛像下,這佛像是整個石窟中最大的一座,可惜保存并不完好,不僅沒有佛首,本該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的兩只手也都齊腕而斷,空留下巨大的佛身在陽光下積灰。
不過姚安饒很驚喜的發(fā)現(xiàn)這尊大佛身周的石壁上還刻了很多小佛和力士,遠遠看去倒是有幾個保留著腦袋,想來是毀壞之人核心都放在了大佛上,其他地方隨意劈砍,以至于錯漏。
姚安饒將最后一口餅塞進嘴里,開始嘗試爬上佛身,以求能仔細觀察一二,這佛身雖高,但當(dāng)初雕刻之人亦需要落腳,故而攀爬起來還算輕松,手腳并用不過小半個時辰,姚安饒便已經(jīng)來到了佛身肩膀處。
在肩膀另一側(cè)就有一位等人高的菩薩塑像,它的脖頸處有著一道斬痕,但并未徹底切開,所以菩薩的頭即便經(jīng)歷無數(shù)歲月依然連接在它的身上。
姚安饒小心移動過去,要看看對方的臉,可每每邁步低頭后,再抬頭這菩薩像卻依然側(cè)著臉,即便走到極近處,那菩薩竟然還是看不見臉。
姚安饒終于確定不是她的問題,是這菩薩像在動。
或者說這菩薩像在扭頭,此時這菩薩已經(jīng)完全側(cè)過臉去,似乎打定了主意不讓姚安饒看一眼!
這是活的?
可它為什么不動身子呢?
算了,沒有正臉也行,姚安饒看著那背過去的頭,心想自已借鑒個大小和紋飾總可以吧。
于是拿出念珠,就在這巨大佛像的肩膀上開始觀想,她總要邁出第一步,才能知道之后該怎么走?。?/p>
菩薩身很快在腦海中拼接而成,接下來是頭,一個后腦勺緩緩出現(xiàn),她微微閉目,卻忽然聽見一聲嘆息,是來自腦海中的那個即將成型的菩薩!
這聲嘆氣里有些無奈,有些憐憫,還有些厭煩。
這菩薩在自已腦袋里也是活的?
姚安饒一驚,睜開了眼,卻見背對著她的菩薩像脖頸處的劍痕忽然變深,隨即咔啦一聲,這保存了不知多少年的菩薩頭翻滾而下,直接摔到了數(shù)百米之下的地面上,化為一堆碎石。
姚安饒呆呆看著那菩薩像,心中忍不住有些無語,自已只是想借鑒一些,至于如此嗎?
原來唐真說的佛宗雖然送了功法,但不想她和三千正佛扯上關(guān)系,是這么回事。
她抬頭四處看了看,那些保存還算完好的石塑基本全部都把臉對向了自已看不見的角度,她又低頭看了看手中的佛珠,才知此物影響力如此之大,也不知是干擾了自已的感官,還是直接影響了這些佛像。
既然不想讓她看,那就算了。
最終她還是回到了最開始的蓮花洞中,依然是她觀想最久的那個石像前,她再次盤膝,輕車熟路的觀想出佛像的石身,看著腦海中光禿禿的脖頸,她決定放棄想象一個菩薩或者佛陀的腦袋。
姚安饒拒絕上趕子求人,她要放些奇怪的東西了。
既然唐真說過,你想什么樣,佛就長什么樣。
那么,姚安饒很不客氣的把唐真的頭安了上去,石像的臉變成了唐真的臉,準(zhǔn)確的說是唐茍安,頭發(fā)散亂,額心黑印,臉上的表情不死不活,是當(dāng)初北陽城里看到第一眼的乞丐版唐真。
你別說,這表情還真配的上佛像的動作,倒也算是無悲無喜,就是頹了些。
于是姚安饒睜開眼,她的身旁不知何時站了一穿著僧袍的人。
她仔細看了看對方的表情,然后搖了搖頭隨口道:“那你便叫頹唐佛吧?!?/p>
“阿彌陀佛?!鄙砗蟮拈L著唐真臉的虛影行了個佛禮,隨即消失。
姚安饒邁步走向下一尊石像,她手中的佛珠隱隱散發(fā)著佛光,她的‘心佛’終于人門。
于是見佛亦見我,知性亦知明。
下一尊她要找個女相的石像,準(zhǔn)備起名叫紅兒佛。
她認識的人不多,只好大家翻來覆去的用一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