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龍袍微揚,大步流星地走向殿門,他沒說什么,嘴角卻彎起了一個滿意的弧度,還是青雀兒說話中聽。
李承乾手指微微蜷縮,眼中閃過一抹不甘,明明自已說的是正理,老爹偏就不理會。
李泰回頭見李承乾眉頭皺得緊,他便將腳步放緩,等李承乾跟上來,他輕笑著壓低了聲音:“阿爺正高興呢,你一盆冷水兜頭澆?”
“萬戶候豈是兒戲?”李承乾向前瞄了一眼,無奈地說道:“現(xiàn)在不阻詔,一旦詔令下發(fā),怎么收回?”
李泰捂著嘴,湊近李承乾耳邊,從牙縫里清晰地擠出一句:“發(fā)得下去才怪,有的是人諫阻,你何苦當這惡人?一片好心,落得個不知好歹?!?/p>
李承乾站住不動,靜待李世民走得遠了些,他才開口說道:“我擔心的就是這個,我們把阿爺勸住就沒事了,若是被諫臣勸阻,豈不是落了阿爺?shù)拿孀???/p>
李泰聞言輕輕地笑出了聲,李世民那個大嘴巴,腦袋一熱啥愿都往出許,落面子那是他自找的。
“你呀”李泰笑著說道:“忘了望臺的事了么?”
李世民在上苑建了個望臺,沒事上去望著昭陵思念長孫皇后。
李承乾覺得這事不妥,幾次勸李世民不要登臺,怕他把自已給凍個好歹的,李世民非但不聽勸,還勸一次罵一次李承乾。
李承乾每次勸都只能換來挨罵,沒有其余任何效果,無奈來找李泰出主意。
李泰就比他聰明,人家不直接去勸皇帝,而是求魏徵去勸,結(jié)果魏徵連損帶貶的一頓罵,李世民只好灰溜溜地把望臺給拆了。
誰說吃一塹能長一智?
人的性格是輕易不會變的,吃過一塹的人才會吃第二塹,吃著吃著說不定就習慣了,習慣習慣說不定就上癮了。
李世民建望臺是一時情動,賞萬戶候也是心血來潮。
李承乾勸不登臺的時候是認死理,勸撤回萬戶的時候也是一根筋。
李泰勸拆望臺的時候是借力打力,勸不擋萬戶賞賜的時候也是隔岸觀火。
“唉”李承乾輕嘆了一口氣,苦笑道:“阿爺那個脾氣,我也是勸不住,走吧?!?/p>
“勸也不是你那個勸法?!崩钐┻呑哌呡p聲地說道:“漢時便有‘虛封’之制,名號尊貴,實則無地無賦。不如勸阿爺給覺兒一個‘名譽萬戶侯’,待他成年后再行實封。如此一來,既全了阿爺?shù)念伱?,又不至于讓朝臣寒心?!?/p>
“好!”李承乾聞言眼中一亮,當即笑道:“那你去勸阿爺。既是虛封,不如多封幾個重臣,既顯天恩浩蕩,又不會顯得厚此薄彼。如此,朝野歡騰,又無需實授封地,豈不兩全其美?”
“說給你聽就是讓你去勸的,這話我才不說?!?/p>
李泰昂首挺胸,加快腳步去追李世民,忽又側(cè)身回望,眼角帶著幾分戲謔:“反正主意我出了,功勞你愛領(lǐng)不領(lǐng),與我無關(guān)?!?/p>
“這個促狹鬼。”看著李泰瀟灑的背影,李承乾輕笑一聲,眼里滿是寵溺的光,輕聲吟道:“才高偏帶少年狂,片語能安九廟堂。功成笑卻浮名事,閑逐春風意氣揚?!?/p>
皇嫡長孫的到來,令李世民喜不自勝。
這份喜悅遠不止添丁之樂,更在于東宮有了嫡嗣,國本得固。
太子李承乾的地位自此固若金湯,再無動搖之虞,朝堂之上那些暗流涌動的奪嫡心思,也便沒了滋生的根基,他終于能卸下這樁心頭大患。
他破格地重賞皇孫,也正是為了向所有人釋放出太子地位穩(wěn)如泰山的信號。
別說什么萬戶候,就是玉璽和龍椅,也不就是個暫時替人家保管的嗎?
李世民就是要讓滿朝文武都看得明白,太子是他欽定的接班人,太子之子更是大唐江山的延續(xù)。
這超乎尋常的封賞,既是長輩的舐犢情深,更是天子的政治宣言!
李承乾的腳步也變得很是輕快,這個孩子的到來給皇宮添上了一層喜氣,他這個當?shù)淖匀皇前l(fā)自內(nèi)心的歡喜。
只不過他的歡喜很難像李世民一樣表現(xiàn)得那么熱烈,他心底總有一層拂之不去的復(fù)雜情愫。
他總是會想起前世的這個時候,因為他的胡鬧,致使蘇氏的孩子胎死腹中。
當時老爹氣得連喘氣的力氣都沒了,當即下令把稱心、秦英、韋靈符都給殺了。
也正是因為這件事,自已跟父親徹底絕裂了,在父子成仇的路上,一去不回頭。
當時自已很不理解,一個沒出生的孩子有那么重要嗎?最多就是一份期盼不見了而已。
自已甚至一度認為老爹殺了稱心他們,就是報復(fù)自已,就是想用自已的萬念俱灰去撫慰他期待落空后的傷痛。
現(xiàn)在看到父皇的狂喜,才知道自已當初的錯有多深,才明白這孩子就是我穩(wěn)坐東宮的底氣。
父皇哪里是因為一個嬰兒的到來而歡喜,他是在為我歡喜,歡喜能借著這孩子,為我擋去朝堂上的奪嫡暗流!
李承乾步履從容地跟在后面,目光柔和地望著前方,李泰拉著李治的手,不時地跟老爹說著什么,雖然聽不清言語,但聽得清笑聲。
奪嫡?老爹你真是多慮了。
李承乾微微搖頭,唇邊泛起一絲淺笑,心里暗想,這東宮之位,惠褒但有三分想要,我便十分愿意拱手相讓。
他何須奪?他只要不推辭,這太子金印早就塞給他了。
昨天皇帝才剛剛回京,盛大的御宴過后,由于宮門上了鎖,所有的大臣現(xiàn)在都還在宮中。
今早皇嫡長孫降生,擺御宴都不用現(xiàn)請人了。
丹霄殿里,宮人忙得腳不沾地,如走馬燈般穿梭不息,不過片刻,眾臣便已聞訊齊聚,共賀天家之喜。
李世民端坐御座之上,目光掃過階下依次入席的百官,目光最終落在他的三個嫡子身上。
待眾臣皆已坐定,隨著禮官一聲長喝,殿角伶人輕叩檀板,一隊舞姬身著華裳,翩躚入場。
“咦?”李世民忽然驚訝地說了句:“怎么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