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呼嘯而至的金色閃電,砸向中年朱棣。
以朱棣在戰(zhàn)場上磨練出的本能,他本可以躲開,但他沒有。
砰!
一聲沉悶的撞擊聲。
那只龍靴,結(jié)結(jié)實實地印在了未來永樂大帝的臉上。
中年朱棣踉蹌著后退一步,一道清晰的紅印在他臉上迅速浮現(xiàn)。
整個奉天殿,包括趴在地上的小朱棣,都有些摸不著頭腦。
未來的自已這么菜嗎?連這都躲不過去?
龍椅前的朱元璋,也愣住了。
他保持著擲出龍靴的姿勢,預(yù)想中那個逆子狼狽躲閃或是悍然頂撞的畫面,全都沒有出現(xiàn)。
他為什么不躲?
跪在地上的中年朱棣只覺臉頰火辣辣地疼。
但這股疼痛,卻讓他感到了一絲久違的……真實。
他有多久,沒挨過爹的打了?
五年?十年?
自從娘走后,他就再也沒感受過這種“父愛”了。
哪怕,這“父愛”是一只鞋底。
朱元璋緩緩放下了手,胸中那股怒火,在龍靴命中的那一刻,詭異地熄滅了。
他邁開腳步,一步步走到這個逆子面前。
“確實老了……”哽咽間,朱元璋拍了拍他的肩膀,“也確實,有個頂門戶的樣子了?!?/p>
中年朱棣的眼眶,瞬間紅了。
“爹,您的教誨,兒子一定謹(jǐn)記在心,絕不敢忘!”
朱元璋看著他,久久無言,忽然想起了什么,開口問道:“那個木正居,可真如那般完美?”
中年朱棣一愣,隨即毫不猶豫地重重點頭。
“父皇,正居是兒臣這輩子遇到的最大貴人?!?/p>
“冰城血戰(zhàn),正居以一曲鳳求凰為號,內(nèi)外夾擊。那一日,他為兒臣借來東風(fēng),逆轉(zhuǎn)乾坤!”
“白溝河之戰(zhàn),兒臣被數(shù)十萬大軍圍困,已是九死一生,又是正居先生神機(jī)妙算,掘開河堤,引滔天大水淹沒敵軍,硬生生為兒臣?xì)⒊鲆粭l血路!”
“東昌之戰(zhàn),兒臣不顧其勸阻執(zhí)意冒進(jìn),幾近喪命,是正居早已布下后手,帶兵將兒臣從鬼門關(guān)拉了回來!”
“而他早在那時就埋下了瞿能這步暗棋,等兒臣兵臨南京城下,那座堅城,連一滴血都沒流,就為兒臣敞開了大門!”
聽著朱棣講述,朱元璋眼中劃過震撼。
他雖然在天幕上看過那一戰(zhàn),但從親身經(jīng)歷者口中聽到,又是另一番滋味。
朱元璋看著中年朱棣,緩緩開口:“你……可曾虧待過他?”
中年朱棣聞言,臉上露出苦笑。
“自古功高莫過于救駕,可正居救的駕我一只手?jǐn)?shù)都不過來……”
“父皇,兒臣倒是想對他好,可沒那個機(jī)會!”
“兒臣曾許諾,事成之后,封他為一字并肩王,與國同休,他不要!”
“兒臣又說,那便加九錫,以彰其功,尊榮無上,他還是不要!”
“兒臣曾問過他,到底想要什么。”
“他說,他什么都不要,只要大明好,只要漢家衣冠能夠千秋萬代?!?/p>
朱元璋聽到這里,心中五味雜陳。
這個木正居……
果真如天幕所言,無人能懂。
就在此時,天幕之上,倒計時已經(jīng)開始。
朱棣站起身,最后深深看了父皇一眼。
“父皇,兒臣要走了?!?/p>
朱元璋身體一頓,故作疲憊地擺了擺手:“滾吧,打哪里來,回哪里去吧?!?/p>
中年朱棣重重磕了一個頭,卻沒有立刻起身。
他的目光,越過自已的父親,望向了龍椅旁那個目中滿是心疼的婦人。
“娘……”
他站起身,幾步走到馬皇后面前,雙膝一軟,重重跪下。
“老四……”馬皇后快步上前,想要將他扶起,她的手撫上兒子粗糙的臉頰,淚水忍不住滑落,“你……你受苦了?!?/p>
中年朱棣搖了搖頭,攥住母親的手,聲音急切。
“娘,您一定要注意身體,千萬保重!您是在……您是在洪武十五年八月,因病過世的?!?/p>
話音落下,馬皇后身體一晃,朱元璋一個箭步?jīng)_過來,扶住了她。
“你說什么?!”朱元璋的聲音都在發(fā)顫。
咱的妹子還有兩年就要……?
然而,中年朱棣沒有回答。
天幕之上,倒計時即將結(jié)束。
他轉(zhuǎn)過身,大步流星地走到太子朱標(biāo)面前。
“大哥,我對不住你,要打要罵,弟弟都隨你?!?/p>
朱標(biāo)看著這個比自已記憶中蒼老了太多的四弟,看著他鬢角的白發(fā)和臉上的傷疤,心中百感交集。
他沒有責(zé)罵,只是用力地給了朱棣一個擁抱,重重地拍著他的后背。
“吾弟當(dāng)為堯舜。老四,放心去干,大哥跟爹娘永遠(yuǎn)支持你?!?/p>
他松開手,又鄭重地整理了一下朱棣的鎧甲。
“你干得不錯,后世都叫你永樂大帝!不要愧對這個稱呼!”
中年朱棣被這突如其來的肯定砸得有些發(fā)懵,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他深吸一口氣,像是下定了某種決心,壓低了聲音。
“大哥,洪武二十四年,你因為遷都的事情,去了一趟陜西?!?/p>
“回來之后……在洪武二十五年四月,一夜之間,爆病而亡?!?/p>
朱標(biāo)聞言臉色不太好看,但還是鄭重地點點頭。
隨后中年朱棣站起身,目光掃過殿前的文武百官。
他看向徐達(dá):“岳父,您在洪武十八年因背疽去世,切記不要吃蒸鵝?!?/p>
徐達(dá)的臉色變了變。
背疽?蒸鵝?
這兩樣?xùn)|西放在一起,怎么聽著這么不對勁?
不過好女婿既然這么說了,那就記著吧。
一個個名字,一個個死期。
中年朱棣逐一說出,聲音越來越沉重。
這些人,都曾在他的生命里留下過濃墨重彩的一筆。
可他們走得太早了。
早到他甚至來不及好好道別。
天幕之上的光芒愈發(fā)熾盛,中年朱棣的身影開始變得模糊。
他最后看了一眼那個還跪在地上,滿臉呆滯的少年自已。
“好好聽咱爹娘還有大哥的話!”
“替大哥,替大明,守好邊疆!當(dāng)好你的鎮(zhèn)北大將軍!”
他頓了頓,又補(bǔ)充道:“還有,將來若是遇到木正居,務(wù)必善待他!”
“如果可以,別讓悲劇重演!”
小朱棣鄭重點頭間,光芒徹底吞噬了一切。
“爹!”
“娘!”
“大哥!”
“保重!”
最后的聲音,消散在刺目的白光之中。
臺下的李文忠和徐達(dá)對視一眼。
李文忠咧了咧嘴:“老徐,咱倆都活不過洪武二十五年啊?!?/p>
徐達(dá)沉默了一會兒,低聲道:“能看到大明這么強(qiáng)盛,也值了?!?/p>
他頓了頓,又補(bǔ)充了一句:“不過那個蒸鵝,我是真不吃了。”
李文忠笑了:“你還真信???”
徐達(dá)瞥了他一眼:“你不信?”
李文忠摸了摸鼻子,沒再說話。
信不信的,誰知道呢。
但既然未來的永樂大帝都這么說了,那就聽著吧。
朱元璋站在原地,看著兒子消失的方向,久久沒有說話。
腦海中,全是中年朱棣剛才說的那些話。
自古功高莫過于救駕,可木正居的救駕之功,一只手?jǐn)?shù)都不過來。
南下擒龍,不費一兵一卒拿下南京。
還有天幕的那句“永樂盛世,萬國來朝?!?/p>
這一切的一切,都離不開那個叫木正居的臣子。
朱元璋忽然有些明白,為什么后世會稱他為“鬼相”了。
天幕之上,文字再次浮現(xiàn)。
【下回預(yù)告:傳奇首輔木正居\"最得意\"的弟子之——大明戰(zhàn)神/瓦剌留學(xué)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