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聽到這話,閉上了眼睛。
他明白了。
這些士兵,其實都不想打這場仗,但他們又不得不打。
所以只能選擇最慘烈的方式,速戰(zhàn)速決。
天幕上,戰(zhàn)場的畫面突然切換到了邊軍陣營。
那個之前勸降崔器的邊軍首領(lǐng),此刻正站在一輛馬車上。
他手里拿著一個喇叭筒,聲音嘶啞。
“兄弟們!”
“我們不是叛軍!”
“我們是為了大明!”
“為了讓大明重新輝煌!”
“為了讓我們的家人不再挨餓受凍!”
“為了讓我們的同胞不再被欺壓!”
“殺!”
邊軍爆發(fā)出震天的吼聲。
“殺!”
他們沖向了中央軍。
而中央軍這邊,崔器也在怒吼。
“兄弟們!”
“我們是大明最后的脊梁!”
“我們是陛下最后的依靠!”
“在木圣的注視下,我們不能退!”
“為了大明!”
“殺!”
中央軍也爆發(fā)出怒吼。
“殺!”
兩支軍隊再次撞在了一起。
這一次,更加慘烈。
雙方士兵已經(jīng)殺紅了眼,完全不顧自已的生死。
有的士兵被射穿了胸膛,還在用最后的力氣開火。
有的士兵被炸斷斷了一條腿,還在地上爬行,想要繼續(xù)戰(zhàn)斗。
鮮血染紅了整個戰(zhàn)場。
尸體堆成了小山。
慘叫聲、怒吼聲、槍炮聲,混雜在一起,震耳欲聾。
奉天殿前,所有人都沉默了。
他們看著這慘烈的一幕,說不出話來。
朱元璋的手在顫抖。
他想起了自已打天下的時候,那時候他也見過無數(shù)慘烈的戰(zhàn)役。
但從未有一場戰(zhàn)役,像現(xiàn)在這樣讓他心痛。
因為那些倒下的都是大明的兒郎,都是他老朱家的子孫。
天幕上,定格在一個畫面上。
一個中央軍士兵和一個邊軍士兵,同時刺穿了對方的胸膛。
他們倒在地上,鮮血混在了一起。
臨死前,兩人都在喊著同一句話。
“為了大明……”
【他們至死都堅信,自已是在為這個國家流盡最后一滴血?!?/p>
【我……我看不下去了?!?/p>
【他們都是好樣的,他們本該是在北境痛擊韃虜、在未來東海痛擊倭寇的英雄,為什么……為什么要死在這里?】
【因為爛了,根子爛了?!?/p>
就在這時,戰(zhàn)場之上,一聲泣血的怒吼撕裂了炮火的轟鳴。
一名中央軍的年輕都尉,揮舞著斷掉半截的佩刀,指著對面同樣在浴血奮戰(zhàn)的邊軍,嘶聲力竭。
“你們這群叛徒!食君之祿,卻反戈一擊!你們對得起木公的在天之靈嗎?!”
對面,一名獨臂的邊軍千總,用牙齒咬住繃帶,草草扎住斷臂,聽到這話,赤紅的雙眼猛地瞪了過來。
他笑了,笑得比哭還難看。
“叛徒?!”
他一腳踹開腳下一具分不清敵我的尸體,用僅剩的左手指著京師的方向。
“放任皇親貴族吸干民脂民膏,放任朝廷鷹犬魚肉百姓,你們這群給腐爛朝廷當看門狗的,才是真正背叛了大明,背叛了木公的叛徒!”
這一聲吼,仿佛點燃了炸藥桶。
“我們才是大明的脊梁!”
“清君側(cè),靖國難!何罪之有!”
“為了大明!”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萬世罵名,盡加吾身!”
“為了大明!”
兩邊士兵,用著同樣的口號,朝著對方發(fā)起了更加瘋狂的沖鋒。
他們都堅信,自已才是正義。
一方認為自已在“平叛”,另一方認為自已在“清君側(cè)”。
奉天殿前,朱元璋的臉色鐵青。
“清君側(cè)……”他從牙縫里擠出這三個字,每一個字都帶著冰渣。
自古以來,這三個字就是所有野心家最好用的借口。
可現(xiàn)在,看著天幕上那些餓得皮包骨頭,卻依舊死戰(zhàn)不退的邊軍,他第一次對自已堅信不移的道理,產(chǎn)生了一絲動搖。
【唉,這一幕,讓我想起了八百年前的另一場大戰(zhàn)?!?/p>
一個ID為“格物院掃地僧”的網(wǎng)友,發(fā)出了一條長評,瞬間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大唐的“香吉寺之戰(zhàn)”?!?/p>
【唐朝安史之亂時,唐軍與叛軍在香吉寺的一場決戰(zhàn),那是決定大唐國運的一戰(zhàn)。】
“格物院掃地僧”繼續(xù)解釋道:【這場戰(zhàn)斗的本質(zhì),就是大唐最精銳的西北集團軍,與河北集團軍之間的巔峰對決?!?/p>
【是不是跟現(xiàn)在很像?大明中央軍,對陣大明北境邊軍?!?/p>
【雙方將士都認為自已才是正義的一方。唐軍從前線回撤,自然認為自已是平叛。
而安史叛軍,則是安祿山利用了民眾對宰相楊國忠的滔天不滿,將自已的野心,包裝成了“清君側(cè)”的忠義之舉,蒙騙了底層的士兵。】
【更深層的原因,還有從太宗皇帝時期就遺留下來的“關(guān)隴集團”和“河北集團”兩大軍事政治集團的歷史矛盾。
河北集團一直感覺自已被打壓,想借這個機會,對大唐內(nèi)部來一次大洗牌,重新奪回權(quán)力?!?/p>
【所以你看,底層的士兵,就成了上層野心家們博弈的棋子?!?/p>
這番話,如同驚雷,炸響在朱元璋和朱棣的耳邊。
他們瞬間明白了。
這木圣寺之戰(zhàn),何嘗不是如此!
一方是守衛(wèi)京師、享受著最優(yōu)厚待遇的“中央勛貴集團”。
另一方,則是常年駐扎苦寒之地,被克扣軍餉、飽受欺凌的“九邊戍卒集團”。
木正居的軍事改革,讓這兩支軍隊都擁有了冠絕天下的戰(zhàn)斗力。
木正居的思想教育,也讓這兩支軍隊的士兵,都擁有了“為國盡忠”的榮譽感。
可木正居沒算到,他死后數(shù)百年,朝廷的腐敗,會將這兩股同樣忠于“大明”的力量,逼到互相毀滅的境地。
【嚴格來說,誰輸了,誰就背負叛軍之名。從歷史結(jié)果來看,郭子儀率領(lǐng)的唐軍贏了,所以安史軍隊成了叛軍。】
【那如果,是安史軍隊贏了呢?】
【所以,大家應(yīng)該都清楚了,為何木圣寺前,雙方的戰(zhàn)斗意志會如此強烈?!?/p>
【因為底層的士兵,都以為自已在為大明盡忠,在守護自已的國家!】
【中央軍要守護身后的京城和皇權(quán),從而阻止分裂,那是他們眼中的大明?!?/p>
【邊軍要打爛這個不公的世道,為家人和袍澤討一個公道,那也是他們眼中的大明!】
【更可怕的是,他們確確實實,都是在為守護自已的家鄉(xiāng)和親人而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