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這個心氣,很好?!?/p>
陳陽笑著道:“散裝省底蘊深厚,程頤等人確實實力不凡,但我們無需妄自菲薄?!?/p>
“大家畢竟是杏林大賽的前三十。”
陳陽笑呵呵的道:“雖然這次杏林大賽確實有一些有水平有實力的名家沒有參加,但是在年輕一輩中,大家絕對算是佼佼者了?!?/p>
對于擁有系統(tǒng)的陳陽來說,他是很清楚一些人的水平和實力的。
雖然這一次全國杏林大賽的前一百并不能真正代表前一百,畢竟還有一些高手名家沒有參賽。
比如文修平、楚逸云,文榮軒和陳陽的師父吳耀林也沒有參賽。
真要算起來,這次杏林大賽的前一百,水分還是不小的。
但是,杏林大賽的前一百,所有人都有能上系統(tǒng)青云榜的水平,其中莊啟文、旬佳宏等人,更是名醫(yī)榜上的水準。
像散裝省的程頤,陳陽倒是在青云榜上看到過程頤的名字,青云榜排名94,確實算是天驕,但是和這次陳陽帶隊的這些人比起來,卻并不突出。
這一次杏林大賽,像程頤這樣上了系統(tǒng)青云榜卻沒有參賽的并不多,但是每一位都是當?shù)叵喈斒芷髦氐模仓挥泻苁芷髦?,才不在乎這一屆的杏林大賽的加分。
當然,下一屆就不同了,杏林大賽的地位會越來越高的。
“記住,我們此行的目的之一,就是‘播火’,就是要把我們經(jīng)過大賽洗禮和基層實踐錘煉出的、更注重精準辨證和臨床實效的風氣展示出來?!?/p>
陳陽對眾人道:“這次對抗賽,是一個絕佳的舞臺。不要把它看作是單純的勝負之爭,而是要把它視為一次深刻的學術交流和理念碰撞。拿出你們的真本事,展現(xiàn)出我們新時代中醫(yī)人的風采和擔當!”
“是!陳主任!”眾人齊聲應諾,士氣高漲。
接下來的兩天,陳陽帶著眾人在散裝省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參觀學習,了解情況,眾人也都把自已發(fā)現(xiàn)的一些問題總結(jié)了出來。
陳陽也特意點撥莊啟文和于詩韻:“程頤的風格,承襲吳門,重視氣機調(diào)和,用藥輕平。這是其長處,但有時在面對痼疾頑癥時,也可能失之于緩。你們要善于抓住病機關鍵,敢于立論,用扎實的辨證和清晰的邏輯說服評委?!?/p>
兩天時間轉(zhuǎn)瞬即逝。
對抗賽當天,散裝省中醫(yī)藥大學的百年大禮堂人山人海,氣氛熱烈而緊張。臺下座無虛席,連過道都站滿了人,閃光燈不時亮起。
主席臺上,評委席陣容鼎盛。
陸源民、吳永平親自坐鎮(zhèn),還有多位白發(fā)蒼蒼的吳門宿老、大學知名教授,以及省衛(wèi)健委的相關領導。
陳陽作為帶隊老師,京都國際醫(yī)療中心的主任,杏林大賽的主評委,也被邀請在評委席就坐。
主持人簡短開場后,雙方隊員入場。
散裝省代表隊清一色的白大褂,胸前別著院徽或校徽,氣質(zhì)儒雅,步履從容,帶著學院派的嚴謹與自信。
陳陽團隊則穿著統(tǒng)一的深藍色訓練服,精神抖擻,眼神銳利,透著一股經(jīng)過實戰(zhàn)磨礪出的干練與沉穩(wěn)。
兩隊人馬在臺上相對而立,目光交匯,空氣中仿佛有無形的電火花在碰撞。
程頤作為散裝省隊的隊長,是一位年約三十、戴著無框眼鏡、氣質(zhì)溫文的青年。
他率先向莊啟文等人點頭致意,笑容和煦,但眼神深處卻帶著一絲屬于吳門傳人的驕傲與審視。
作為沒有參加杏林大賽的年輕新秀,程頤心中自然是有著幾分自傲的,第一屆杏林大會,確實有一些天之驕子沒怎么當回事。
程頤也不覺得杏林大賽的前三十比他強多少,當然,肖景云和安云帆不算。
莊啟文不卑不亢地回禮。
“第一輪,理論辯爭,開始!”主持人宣布。
大屏幕上展示出一個復雜的病例:一位中年女性,長期低熱,體溫徘徊在37.5℃-38℃之間,伴有乏力、盜汗、心煩失眠、口干不欲飲,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西醫(yī)檢查排除結(jié)核、風濕等疾病,診斷為“不明原因發(fā)熱”,治療無效。
這個病例看似簡單,實則內(nèi)含玄機。低熱、盜汗、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一派陰虛火旺之象,但“口干不欲飲”卻又提示并非單純陰虛,可能夾雜濕邪或氣機郁滯。
散裝省隊率先發(fā)言的是一位博士生,他引經(jīng)據(jù)典,從“陰虛發(fā)熱”立論,提出以青蒿鱉甲湯為主方,滋陰透熱,論述嚴謹,充分體現(xiàn)了吳門醫(yī)派的理論功底。
臺下不少評委微微頷首表示認可。
輪到陳陽團隊,于詩韻站了起來。
她深吸一口氣,走到臺前,先是對評委和對方隊員行禮,然后才開口。
“剛才對方同學的辨證很有見地,但我認為,此患者病機關鍵在于‘陰虛濕熱,熱伏陰分’!”
于詩韻聲音清脆,條理清晰:“患者雖有陰虛之象,但‘口干不欲飲’是濕邪內(nèi)阻,津液不能上承的典型表現(xiàn)。低熱纏綿,乃濕熱蘊結(jié),郁而發(fā)熱。濕熱黏滯,故病程遷延。單純滋陰,恐礙濕邪;單純清熱,又易傷陰。必須養(yǎng)陰與化濕并行,透熱與解郁共舉!”
接著于詩韻提出以蒿芩清膽湯合清骨散加減的方案,既清泄少陽濕熱,又滋養(yǎng)陰液,透解伏邪。論述過程中,她巧妙引用了溫病學派的觀點,與吳門擅長的傷寒體系形成了有趣的對比和補充。
于詩韻的發(fā)言,視角獨特,論證有力,讓臺下不少評委露出了驚訝和思索的表情。陸源民撫須的手微微一頓,眼中閃過一絲贊賞。
第一輪交鋒,陳陽團隊憑借于詩韻的出色發(fā)揮,在立意和辨證深度上,絲毫不落下風,甚至更顯新穎與犀利。
程頤推了推眼鏡,看向于詩韻的目光中,少了幾分輕視,多了幾分凝重。
對方僅僅出場了一位于詩韻,而且于詩韻還是對方團隊中最年輕的,好像還沒有取得醫(yī)師資格證。
這么一位選手,就有如此實力和水平,著實讓程頤有點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