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浮光忍不住對明熙帝就是一陣吐槽,抽空還抬眼掃了明熙帝一眼,并對同樣看過來的他甜甜一笑。
明熙帝:你不要以為對我笑,我就不知道你在罵我!
真應了那句話,面上笑嘻嘻,心里嘛賣逼!
明熙帝被一再點名,心里不爽和羞愧之情交織,但面上還不能表現(xiàn)出來,只能假裝和太子父慈子孝的閑聊。
「我記得水藍星歷史上有一位殺兄囚父造反上位的皇帝,雖然上位方法不光彩,但不影響人家謚號為文皇帝,千年后被后人評價為六邊形帝王,是為千古一帝!
為什么能有這么高的評價,還不是因為人家武德充沛,文治武功了得?
他對外開疆拓土,四海臣服。對內(nèi)積極發(fā)展經(jīng)濟,重視農(nóng)業(yè),政治清明,文化繁榮。
謝飛還不明白,帝王的評價不單單在文人墨客的筆桿子上,還在百姓心里,后世之人評價一個皇帝的好壞也不是看你對士大夫有多好。
文治武功不行,對士大夫再好,也不過和水藍星國號為宋的朝代一樣,他趙家與士大夫共天下,結(jié)果呢?被后世子孫戲稱為‘大慫’,大一統(tǒng)王朝他連上桌吃飯的機會都沒有?!?/p>
“嘶!”明熙帝再次被月浮光指著鼻子罵,臉上青一陣白一陣, 更是牙疼般的發(fā)出嘶嘶之聲。
他自從當了皇帝后,有十幾年沒有被人這么罵過了,上一這么罵他的人墳頭都長草了,運氣好點,現(xiàn)在可能都有已經(jīng)十幾歲了!
月浮光假裝關(guān)心的望向他,心里不停的腹誹,怎么個意思,你要主動自曝了?
明熙帝自知失態(tài),趕緊擺擺手道“我沒事,剛水喝的…有點急……燙到…舌頭了?!?/p>
說話還真有點大舌頭起來,好像確實被燙的不輕。
月浮光看他的反應,在心里翻了個白眼,心道這才說了你幾句,就反應這么大!
那她后面再輸出,豈不是要把人氣死,不行,這人平時沒事就該多罵罵,次數(shù)多了,也就習慣成自然。
太子見勢立刻補救道“父皇恕罪,是兒子的錯,給您倒的水太燙了,忘了提醒您喝茶時小心了!”
太子一邊假裝為父皇擦拭手上的水漬,一邊用力的握了握他的手,意思是讓他冷靜。
明熙帝也知道自已一時沒控制住情緒,聽了被臣子背刺,又被月浮光指名道姓的罵,還拿別人家的歷史來說事。
他太沉浸其中,竟差一點誤事,看來自已的養(yǎng)氣功夫有待提高!
錢公公看好歹是蒙混過去,也湊上前道“太子殿下哪里會伺候人,您歇一會,讓奴婢來吧?!?/p>
系統(tǒng)附和月浮光的話道【就是,如果我是明熙帝,直接把這些人全砍了,家產(chǎn)沒收。這幾家加上和他們有牽連的世家和官員,能清理掉一大批蛀蟲。
光這些人手上釋放的土地,就夠很多百姓耕種。
其它家產(chǎn)變現(xiàn),養(yǎng)一支強大的軍隊都夠了,可惜,這皇帝太軟,這么好的方法都不會用,只一味懷柔。
這也不敢動,那也不敢碰,都要亡國了,怕個屁??!】
「小珠子,問題是大衍君臣并不知道他們的國沒幾年就亡了。如今還在做著國泰民安的美夢呢!
過幾年沒有土地種的百姓被餓的揭竿而起時,他們的美夢才會破碎,那時再想挽救,為時已晚?!?/p>
【千里之梯潰于蟻穴,不清理掉內(nèi)部蛀蟲和叛徒,主人的東西確實不適合拿出來,不然還真有可能間接資敵?!?/p>
「知道我為什么不拿出更好的煉鐵之法了吧?大衍朝上下就像把漏勺,什么也存不住。
小珠子,您抽空檢測下海外有沒有適合居住的島嶼,如果大衍真不行了,我們提前帶于家人遷徙過去,躲個幾百再回來?!?/p>
【你祖父和父親他們會放著高官不做跟你走?】
月浮光歪頭想了想道「逃命也講究個自愿原則,你知道我的,我這人一向是尊重他人命運,沒有助人情結(jié)的,所以是走是留,全憑自愿?!?/p>
于崇山父子三人:走,我們肯定走!
其他同僚也眼巴巴望著于家父子,眼神赤裸裸,就差開口說:帶上我們,帶上我們!
明熙帝:我還在這里呢,你們就議論跑路的事情,這真的好嗎?
于此同時他也再次清醒的認識到,如果自已再不拿出點實際行動,月浮光不但不會幫助自已,甚至還會最先棄自已而去。
那么為了留住這位天賜的仙君,他藏在衣袖的手不禁握緊,周家,趙家,范家,白家,朕就拿你們先開個刀。
至于官員和世家中的蛀蟲和叛徒,咱們一個一個來!
也讓世人,讓小仙居看看,我謝飛還能提的動刀,殺得了人!
……
“諸位愛卿,海外島嶼再好,其風貌也不及我大衍之萬一,所以朕希望諸位愛卿能同心同德與朕一起把我們大衍建設好才是正道!”
明熙帝覺得自已臣子們被月浮光的那個海島給亂了心神,再不拉回來,他真的要成孤家寡人了。
“你說是不是于愛卿?”
于崇山趕緊躬身施禮道“陛下說的是,我家孫女遷徙海島的主意只是下下之策,陛下也聽見了,那孩子是說如果大衍真不行了才會選擇離開。
臣私以為只要陛下勵精圖治,只要大衍還有被挽救的可能,那孩子看到希望,再把手上的良種拿出來也是必然?!?/p>
所以,陛下你懂的,你才是關(guān)鍵,是軟是贏,全看您自已的選擇。
顯然包括明熙帝在場的所有人都聽懂了于崇山的未盡之言。
“諸位愛卿,對少師說的一個月后的那四家所做之事有何想法?”
一直充當背景板的兵部尚書霍英道“陛下,以微臣之見,我們不如來個請君入甕?!?/p>
刑部尚書也道“陛下,臣附議霍大人所言。我們可以提前張網(wǎng)以待,順勢拿下‘馬匪’的同時,對世人揭露幾家的陰謀與罪行, 這樣朝廷審理起來法理上站得住腳。”
那幾家的關(guān)系網(wǎng)盤根錯節(jié),士林中也很是有一人人脈,甚至朝堂上也有他們曾經(jīng)資助過的寒門。
所以他們必須小心謹慎的行事,不然一不小心弄巧成拙反而不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