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才是眼下最致命的。
你的理想再宏大,可若是連今天都活不過去,一切都只是空談。
“應(yīng)對?”
尉遲恭一聽這話,牛眼一瞪,胸甲拍得“砰砰”作響。
“這有何難!”
他往前踏出一步,聲如洪鐘,震得亭子頂上的灰塵都簌簌而下。
“陛下!趙國公!你們就是想得太多!”
“那幫酸儒,就是欠收拾!”
“誰敢再彈劾冠軍侯,俺老黑第一個不答應(yīng)!”
他惡狠狠地揮舞了一下拳頭,咬牙切齒道:
“大不了,俺帶上五百親衛(wèi),挨家挨戶去跟他們‘講講道理’!”
“看看是他們的筆桿子硬,還是俺老黑的拳頭硬!”
“誰敢動冠軍侯一根汗毛,俺就跟他沒完!”
這番話,充滿了濃濃的草莽氣息,卻也透著一股不容置疑的真誠。
然而,沒等李世民發(fā)話,許元卻先笑了。
他轉(zhuǎn)過身,對著尉遲恭拱了拱手。
“鄂國公的好意,許元心領(lǐng)了?!?/p>
他的聲音溫和,卻帶著一股不容拒絕的力量。
“但是,這件事,您插不了手?!?/p>
尉遲恭一愣:
“為何?”
許元搖了搖頭,目光平靜。
“因為,這不是沙場征伐,一力降十會?!?/p>
“這是朝堂之爭,用拳頭,是解決不了問題的。甚至,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p>
“若您真的帶人去了,那便坐實了臣‘結(jié)交武將,意圖不軌’的罪名。到時候,就算陛下想保我,也難了。”
尉遲恭被他這么一說,頓時噎住,一張黑臉憋得通紅,半晌才悶悶地“哼”了一聲,退了回去。
李世民看著許元,眼中閃過一絲贊許。
臨危不亂,思路清晰。
這小子,不僅有遠見,更有手腕。
“那依你之見,該當如何?”
李世民的聲音沉了下來。
“此事,你必須給朝堂一個答復。否則,他們絕不會善罷甘休?!?/p>
“到時候,朝議停滯,政令不通,于國,于你,都不是好事?!?/p>
涼亭內(nèi)的氣氛,再次變得緊繃。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許元的身上。
只見許元深吸一口氣,臉上的那份平靜從容緩緩斂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前所未有的肅然與鋒銳。
他的眼神,像是一柄即將出鞘的利劍。
“陛下,可還記得,當初臣在遼東,推行的均田之策?”
李世民一怔,隨即點了點頭:“自然記得。朕看過張羽送回來的奏報,遼東諸城,民心安定,府庫充盈,成效斐然?!?/p>
許元的聲音,鏗鏘有力。
“遼東能行,便說明臣的那一套法子,在大唐,同樣可行!”
“高句麗與我大唐,國情雖有不同,但其根源,都是土地兼并,世家壟斷。”
“只不過……”
他話鋒一轉(zhuǎn),目光變得深邃。
“如今在大唐全境推行土地改革,時機,未到?!?/p>
“因為,太多的人,包括朝中許多的官員,都還沒有認識到,一場徹底的土地改革,對他們,對大唐,究竟意味著什么?!?/p>
“強行推動,只會激起滔天巨浪,甚至動搖國本。”
房玄齡和長孫無忌聞言,皆是贊同地點了點頭。
這確實是老成之言。
“所以呢?”
李世民追問道。
許元的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長的弧度。
“所以,在動土地之前,要先動人心?!?/p>
“要讓天下人都看到,除了科舉入仕,除了依附世家,還有另一條路可以走。一條更寬闊,更光明的路?!?/p>
“要先進行一場……教育的革新?!?/p>
他的目光掃過眾人,最后定格在李世民的臉上,一字一頓地說道:
“既然他們拿欽天監(jiān)的事情來攻擊臣,那臣,便順水推舟?!?/p>
“就拿這欽天監(jiān),拿這所謂的‘排斥異己’,作為入局的開始!”
“入局?”
李世民的眉毛猛地一挑,眼中精光爆射。
他仿佛看到了一張無形的棋盤,在眼前緩緩展開。
而許元,便是那個執(zhí)棋之人。
“你要如何入局?你想……做什么?”
長孫無忌也忍不住追問,他預感到,一個足以顛覆整個大唐格局的計劃,即將被揭曉。
許元挺直了脊梁,那股屬于現(xiàn)代人的、敢于挑戰(zhàn)一切權(quán)威的氣勢,在這一刻,展露無遺。
“臣,想在大唐境內(nèi),推行一種全新的科舉制度!”
轟!
此言一出,不亞于又一顆核彈在眾人心中引爆。
科舉!
這是動搖國本的國本,是維系整個帝國運轉(zhuǎn)的基石。
他,竟然想動科舉?
許元沒有理會他們的震驚,自顧自地說了下去,聲音里充滿了無窮的蠱惑力。
“一種不只考經(jīng)義、不只論出身的科舉!”
“一種能讓農(nóng)夫之子、工匠之子、商賈之子,只要有才,皆可入仕的科舉!”
“一種能將格物、算術(shù)、地理、天文……盡數(shù)納入考校的科舉!”
“但是……”
他頓了頓,神色變得無比鄭重。
“要做成這件事,需要錢?!?/p>
“很多很多錢?!?/p>
“印制全新的課本,需要錢。”
“在各州縣建立學堂,需要錢?!?/p>
“招募、培養(yǎng)能教授這些新學的老師,更需要錢!”
他抬起頭,目光灼灼,直視著大唐帝國的最高主宰。
“臣,需要陛下的全力支持!”
“需要戶部,需要整個國庫,為臣打開方便之門!”
“只要陛下肯信臣這一次……”
許元的聲音,充滿了無窮的自信與力量,仿佛已經(jīng)看到了未來的景象。
“不出十年!”
“大唐,將擁有數(shù)之不盡的實干之才!”
“整個大唐,也必將迎來一個前所未有的,飛速發(fā)展的黃金時代!”
聽了許元這番話,長孫無忌、房玄齡、尉遲恭,三位大唐最頂尖的文武重臣,此刻的神情,出奇地一致。
那是震撼,是茫然,是看到了某種超出理解范疇事物的驚駭。
他們毫不懷疑許元的話。
因為這個年輕人,已經(jīng)用欽天監(jiān),用遼東,用無數(shù)事實證明了他并非一個只會夸夸其談的狂徒。
他說的每一個字,都可能,不,是一定會變成現(xiàn)實。
但正因如此,才更讓人感到恐懼。
那是一種面對未知,面對即將到來的滔天巨浪時的本能畏懼。
許久。
還是李世民,這位大唐帝國的掌舵者,最先從這片驚濤駭浪中穩(wěn)住了心神。
他的喉結(jié)上下滾動了一下,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
“細節(jié)?!?/p>
沒有贊許,沒有質(zhì)疑,只有兩個字。
但這兩個字,卻比任何長篇大論都更有分量。
它代表著,這位千古一帝,已經(jīng)將許元那看似天方夜譚的構(gòu)想,真正地,擺在了國策的棋盤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