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瑁得著眼線訊報時,正在自家后院品茗賞花。
那名眼線躬著身子,低聲稟報了劉琦派陳武、李忠秘密前往江夏聯(lián)絡(luò)甘寧之事。
蔡瑁端起茶杯,輕輕吹開浮沫,嗤笑一聲,眼中盡是輕蔑。
“劉琦這小子,果然是病急亂投醫(yī)。”
蔡瑁抿了口茶,嘴角揚(yáng)起譏諷的弧度,“一個連父親信任都得不到的公子,居然去求一個水賊出身的武夫,還真是昏了頭?!?/p>
蔡瑁說完放下茶杯,撇了撇嘴角,自顧自地低語:“他若是找荊州世家聯(lián)姻、拉攏地方豪強(qiáng),我倒要忌憚他三分??涩F(xiàn)在找一水賊甘寧?真是在我的逼迫下,饑不擇食了?!?/p>
想到這里,蔡瑁不禁搖頭輕笑,對眼線揮手道:“繼續(xù)盯著劉琦,看他還能耍什么花樣,其余的不必多管?!?/p>
蔡瑁言語動作間,盡顯對劉琦的輕視。
在他眼中,劉琦這位長公子已是網(wǎng)中之魚,翻不起什么大浪了。
待探子退下,蔡瑁輕蔑一笑:“爾等豎子,不足為懼!”
......
江夏軍營中,甘寧正對著沙盤發(fā)呆,心中卻憋悶得很。
他本是巴郡豪族出身,只因不滿劉璋統(tǒng)治,起兵反抗失敗后,才遠(yuǎn)走荊州,暫時棲身于江夏太守黃祖麾下。
誰知這黃祖仗著江夏世家大族的出身,打心底里瞧不起他,即便他屢立戰(zhàn)功,也從不封賞。
記得前幾日江東小股水軍來犯,甘寧率眾擊退敵人,保住了江夏門戶。
當(dāng)甘寧凱旋歸來時,黃祖非但不嘉獎,反而在宴席上當(dāng)眾譏諷他:“一個水賊出身的人,能有什么大作為?不過是僥幸罷了。”
黃祖這般折辱,讓甘寧早已萌生去意。
甘寧私下已與心腹副將王碩商議多次,打算投奔江東孫策。
那位“江東小霸王”治軍嚴(yán)明、識人善用,且已經(jīng)將江東六郡收入囊中,崛起之勢天下皆知,甘寧覺得只有在那般明主麾下,才能施展自己才能和抱負(fù)。
“將軍又在為前日宴席之事煩憂?”王碩走進(jìn)營帳,見甘寧面色不豫,小心問道。
王碩所說的便是前日黃祖在宴席上,出言羞辱甘寧之事。
這個事若是讓王碩來評價,那就是二人皆有過錯,甘寧好大言,經(jīng)??诔隹裱裕S祖自射殺孫堅(jiān)出任江夏太守后,就驕橫恣肆,常言荊州無我安有今日之寧?
所以黃祖看不起甘寧不單是甘寧是水賊,還有就是不喜甘寧性格。
我黃祖驕橫,口氣狂,那是我射殺了江東猛虎,你一個水賊,你有什么資格狂?
甘寧嘆口氣,拳頭重重砸在沙盤邊緣:“黃祖老兒欺人太甚!昨日又克扣我軍糧餉,說是荊州方面供給不足。我看分明是他中飽私囊,卻要我部將士挨餓!”
王碩低聲道:“既然如此,不若早日決定去留。江東那邊,我已派人聯(lián)絡(luò)過,孫將軍表示十分歡迎將軍前往?!?/p>
甘寧卻面露猶豫:“只是蘇飛那邊...我與他交情匪淺,就這么不告而別,實(shí)在....”
話未說完,帳外親兵來報:“將軍,營外有二人求見,自稱從襄陽而來,帶有劉琦公子的親筆信。”
甘寧與王碩對視一眼,皆露疑惑。
劉琦的名號甘寧他們自然聽過,但素?zé)o往來,不知為何突然派人前來。
“讓他們進(jìn)來?!?/p>
于是甘寧整了整衣甲,端坐主位讓王碩帶進(jìn)來。
不多時,陳武、李忠二人隨王碩進(jìn)入營帳,行禮后呈上劉琦的親筆信以及一份厚禮。
甘寧拆信閱罷,隨即當(dāng)場冷笑:“呵!荊州誰人不知劉琦這個長公子是個虛有其表的?一個被父親厭棄,被蔡家拿捏,連自己的世子之位都快保不住,還來招攬我?”
說著甘寧就將信紙隨手扔在案上,語氣不屑:
“回去告訴你們公子,我甘寧就算再不得志,也不會去投奔一個沒根基‘空架子’的長公子?!?/p>
陳武、李忠面色頓時難堪。
二人正要爭辯。
這時甘寧身旁的王碩暗中拉了拉甘寧的衣袖,搖頭示意不要拒絕得如此決絕。
甘寧略一遲疑,便改口道:“不過,此事關(guān)乎我部眾多將士前途,且容我與部下商議一番,再給你們答復(fù)?!?/p>
待陳武、李忠暫退帳外,甘寧不解地看向王碩:“為何攔我?劉琦這般處境,去了豈非自尋死路?”
王碩壓低聲音:“將軍,話不能說死。劉琦雖眼下失勢,但終究是劉表長子,荊州順位繼承第一人。萬一將來他能翻盤呢?咱們投江東是為前程,投劉琦若能得‘從龍之功’,未必不是條路。”
見甘寧面露思索,王碩繼續(xù)道:“再說,劉琦敢許出‘荊州水師都督’的承諾,可見也有幾份魄力。將軍不如再考慮考慮?”
甘寧沉吟片刻,終于點(diǎn)頭:“既然如此,那就叫他們進(jìn)來再談?wù)??!?/p>
陳武、李忠重返帳中,相談不到半刻二人便察覺出甘寧態(tài)度有所軟化。
于是陳武趁機(jī)道:“甘將軍我家公子是真心求賢,將軍若有顧慮或需求,盡可直言。只要我家公子能辦到,必不推辭?!?/p>
甘寧似乎是被陳武說動了幾分,思考片刻后開口道:“想讓我甘興霸歸附?那至少得給個太守之位!”
甘寧站起身來,踱步道:“不瞞二位,黃祖賞罰不明,我在其麾下很是不痛快。要是你們公子連一個郡守之位都許不了,我去了與現(xiàn)在有何區(qū)別?”
陳武、李忠聞言,心中不免暗道:你一個水賊出身,開口就要太守之位,好大的口氣!
但二人對劉琦忠心耿耿,知道甘寧是公子親自點(diǎn)名要招攬的人,于是面上不露絲毫不滿,只恭敬道:“將軍的條件,我等會如實(shí)稟報公子。”
......
五日后,襄陽城中,劉琦正在書房踱步。
雖然尚未收到陳武、李忠的回信,但劉琦卻不見焦躁,反而開始為“一顧茅廬”做準(zhǔn)備。
“公子,這是您要的隆中附近地形圖?!?/p>
李忠留下的副手張誠呈上一卷帛紙,“臥龍崗位于隆中山中,諸葛亮常在此耕讀。當(dāng)?shù)剜l(xiāng)紳對他十分敬重,稱其有‘臥龍’之才。”
劉琦展開地圖,仔細(xì)查看隆中地形,問道:“可知諸葛亮平日喜好什么?”
張誠回道:“聽聞他好讀書,尤其兵法和治國方略。有時與友人彈琴對弈,生活頗為簡樸?!?/p>
劉琦點(diǎn)頭,吩咐道:“去將我珍藏的那本《孫子兵法》刻本,以及上月得來的上等筆墨紙硯備好。記住,要低調(diào)行事,若蔡家人問起,就說我在偏院閉門讀書,自省過錯?!?/p>
張誠猶豫道:“公子真要去隆中求見那諸葛亮?此人雖有名聲,但畢竟是一介布衣....”
劉琦擺手打斷:“當(dāng)今亂世,人才最為難得。”
“你去準(zhǔn)備吧,記住要隱秘?!?/p>
劉琦將張誠打發(fā)下去后,望向窗外,語氣堅(jiān)定,“若要對抗蔡家,日后繼承荊州,那我必須有自己的班底?!?/p>
“劉備在不知曉諸葛亮才能的情況下都能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我劉琦知曉歷史為何不能?”
此刻的劉琦眼中,已沒有了往日的彷徨無助,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決然和清明。
招攬甘寧只是第一步,請諸葛亮出山才是關(guān)鍵。而這一切行動,都必須瞞過蔡家的耳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