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這點銀子,甚至都不如一些手藝工匠的薪資。
余杭布政使長嘆一聲說道:“俸祿少,是其一。”
“其二便是每任官員,都想勸農(nóng)勸桑,希望發(fā)展本地,全要花銀子?!?/p>
“但是知府知縣可以用的銀子就那么多,勸學(xué)修路用完后,基本就不剩多少了?!?/p>
“若是想要考核優(yōu)秀,就必須得自已找銀子。”
“這里面,又有兩種辦法?!?/p>
“第一,是讓當?shù)睾兰澇鼍?,官紳一同出錢搞工程?!?/p>
“這個辦法的好處是,朝廷花錢不多,容易通過?!?/p>
“但是讓豪紳出捐,就得和當?shù)卮髴舸蚪坏?,日后少不了勾連與請托之事?!?/p>
“第二個辦法便是挪用朝廷的火耗銀子、鹽引?!?/p>
“這樣才可以有錢去辦事情。”
余杭布政使無奈的說道:
“下官也不是為自已治理不嚴辯解?!?/p>
“但是這種事到處都是,不光是余杭特例了?!?/p>
這下子黃曉也震驚了。
他沉思后說道:“布政使大人,咱們一起上奏朝廷,再議一下鹽引之事,怎么樣?”
余杭布政使大喜。
很快,黃曉的奏折送到京都。
黃曉沒有講述余杭的鹽務(wù)問題,而是針對鹽務(wù)提出了五條建議。
這封被稱作鹽務(wù)五條的奏折,再度引起朝廷的激烈討論。
唐孝仁看著奏折說道:“沒想到黃曉這個捐官,居然可以看出朝廷的百年積弊?!?/p>
“看樣子是我看走眼了!”
賈仁義也說道:“還是圣上慧眼識珠,看出他是個人才啊?!?/p>
唐孝仁也說道:“但是也得放對了位置,黃曉在禮部便不是個人才?!?/p>
賈仁義哈哈一笑。
唐孝仁說道:“朝廷的積弊,不變法沒法改變?!?/p>
“我早有變法的志向!”
“現(xiàn)在就把奏折呈給陛下!”
賈仁義疑惑的問道:“首輔大人想怎樣開啟變法?”
唐孝仁答道:“我要請陛下召開鹽鐵會議!”
唐孝仁倒吸了一口涼氣。
鹽鐵會議!
那可不是一場尋常的會議!
漢朝時就曾召開過一場影響中原的會議。
那場會議便叫做鹽鐵會議!
會議結(jié)束過后,大漢記錄了會議的過程,編撰成了著名的《鹽鐵論》!
什么是鹽鐵會議?
是商討國之根本的重要會議。
這不光是學(xué)術(shù)會議,也是整個大周各界代表,一同商議國家大事的會議!
漢宣帝的那場會議,確立了朝廷官營鹽鐵的制度。
此后上千年,朝廷都一直官營鹽鐵。
現(xiàn)在唐孝仁居然想要召開此項會議!
這可是會記錄在史書上的事情??!
若是成功了,那便和漢宣帝的鹽鐵會議似的,流芳千古。
若是辦砸了,那便是狗尾續(xù)貂,可會遺臭萬年的!
唐孝仁請求陛下召開鹽鐵會議的折子,也一同遞到了李天的案頭。
【國事系統(tǒng)啟動中!】
【是否舉行鹽鐵會議?】
【提示:鹽鐵會議乃國政大事,會對國運有巨大影響,請宿主謹慎應(yīng)對!】
這么重要?
李天剛拿到唐孝仁的奏折,系統(tǒng)便蹦出了提示。
搏一搏單車變摩托!
反正是朕主持會議!
這一次朕一定要敗壞國運!
李天對小魏子說道:
“小魏子!”
“奴婢在!”
“通知內(nèi)閣,唐首輔召開鹽鐵會議的意見,朕同意了!”
“遵旨,陛下!”
“這次會議,商討的是國之大策?!?/p>
“召集京都四品以上的官員,還有全國布政使以上的地方官?!?/p>
“朝廷列侯、勛貴。”
“還有各地藩國,也能派遣使者前來旁聽?!?/p>
“還有天下佛門儒教領(lǐng)袖?!?/p>
“朝廷認可的名門正派?!?/p>
“朕要在勤政殿舉行會議!”
小魏子知道這乃國之大事,連忙記錄了下來。
這可是國家的盛事??!
詔書很快送去了內(nèi)閣。
很快,但凡符合條件的人員,全部收到了勤政殿鹽鐵會議的邀請。
下月中旬,朝廷邀請全國的博學(xué)鴻儒,一起商討國之大事!
此事很快在新邸報的刊登發(fā)酵,成為大周矚目的新聞。
最激動的,當然是讀書人了。
鹽鐵會議!
那可是盛世的標志?。?/p>
漢宣帝時,雖然不算漢朝的國力最強時期,但的確是漢朝最安穩(wěn)的時期。
可以參加鹽鐵會議,留下自已的名字。
那也可以留在史書上啊!
大周上下,所有人的目光,全部放在了這場即將舉行的會議上。
與此同時,劉文卓終于抵達了大越康平府。
大越康平府。
這里是大越最南端的一個府,同時也是大周帝國的最南端領(lǐng)土。
劉文卓效仿呂為賓,辭掉了新邸報的工作,申請來到了大周最南邊的新收領(lǐng)地做知府。
康平府也是大周收大越為州郡后,最繁雜的地方。
這里處于南岸半島的南段,不光有大越人居住,還混雜了很多的疍民。
疍民,也是南岸半島里的土著。
這些人全都居住在船上,世代全以打漁為生。
大越人和疍民的矛盾很大。
康平府有一個出海港,也是南洋航線的關(guān)鍵支點。
唐延開辟的南洋航線,現(xiàn)在也成了一條搶手航線。
南洋地區(qū)和大越是熱帶,這里的稻谷能夠一年四熟。
稻谷的產(chǎn)量高,日照充足、水流也充沛。
簡直是天選糧食產(chǎn)地。
大越和南洋的糧價,要遠遠低于大周的糧價。
所以出現(xiàn)了余杭地區(qū)的農(nóng)民不再種植稻谷,而是改成種植桑田。
桑葉是蠶的食物,種桑田養(yǎng)殖蠶,每年賺的可比種糧食要多得多。
然后再拿賣蠶絲的錢購買糧食。
余杭、浙江的一些沿海地區(qū),已經(jīng)受到了這種驅(qū)使。
劉文卓是一路沿海南下的。
他經(jīng)過港口的熱鬧,余杭的繁華。
即便是帝國南段的瀘州和陽城,現(xiàn)在也是港口繁華,帆船密布。
華江這個小地方,如今已經(jīng)是最繁華的港口了。
但是到了大越,劉文卓的心就逐漸變涼。
太荒涼了!
這大越人全像猴子似的,一副營養(yǎng)不良的模樣。
劉文卓還是頭一次看到這樣的百姓。
更為關(guān)鍵的是,這群大越人壓根不懂漢語。
大越王統(tǒng)治大越期間,為了削減中原的影響力。
創(chuàng)立了大越的文字和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