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論和小論以下,便是分封的武士。
吐魯依據(jù)武士的勇猛級別,分別賜予金銀銅三印。
只是隨著時代發(fā)展,武士階層也全是世襲制了。
金印、銀印、銅印,漸漸成為了三個武士階層。
那些武士領主,就是吐魯?shù)念A備軍官。
在吐魯普贊征召時,每個武士家族都得出六名成年男丁,自已駕駛戰(zhàn)馬,帶著武器參加軍隊。
在那些武士的領土里,也會打造一座佛寺。
佛寺的僧侶,便是這塊領土的宗教領袖。
吐魯這種從上而下的二元結構,也是世俗權力與宗教權力斗爭以后所形成的微妙平衡。
在楊振這個外交大使看來,這種結構是極其不穩(wěn)定的。
僧王是否有轉世記憶,楊振不知道。
可是這種結構所謂的平衡,在于僧王與普贊兩個體系,各有盛衰期。
普贊是繼承的。
在普贊年幼時,普贊的大權掌握在普贊的母親,或者普贊的舅舅手里。
而普贊的配偶,也是四大論家族里的。
每任普贊成年以后,第一件事就是從母親或舅舅手上搶回自已的權力。
僧王的情況也差不多。
在僧王轉世以后,幼年與青年時期,權力全掌握在撒熱城的僧團手上。
僧王必須得得到僧團的認可,才能親自執(zhí)掌權力。
而這段期間僧王也一定是弱勢的。
僧王與普贊,分別都有弱勢期,都有集團內部的爭斗,所以在搶奪權力的時候,便會相互幫助。
比如僧王會幫普贊站臺,普贊擁有僧王的支持,能更輕易的從母親和舅舅手上搶回權力。
而普贊也能幫僧王站臺,迫使僧團的人們,交出手上的權力。
每任僧王與普贊之間,都有這樣的默契。
但是楊振看來,吐魯現(xiàn)在的默契已經(jīng)被打破了。
原因也很好理解。
現(xiàn)在的普贊三十五歲,十八歲執(zhí)政到如今,已經(jīng)十七年了。
對于每個帝王而言,親自執(zhí)政十七年,都算不短了。
這個普贊也是位野心勃勃的帝王,一直以來,都想重回吐魯?shù)蹏膸p峰時期。
他還不敢直接進攻大周,所以把擴張的視線看向了北方。
這任普贊一直想要拿下費干塞盆地。
這與大唐時期,吐魯與大唐爭奪西疆一樣。
吐魯也想掌控絲路。
掌控絲路,就意味著掌控大量的財富。
這些財富能幫吐魯崛起。
而現(xiàn)在吐魯?shù)纳酰膊湃藲q。
僧王十九歲執(zhí)政,也已經(jīng)十九年了。
兩位黃金年齡的領袖在一起。
這種二元結構便開始異常脆弱。
僧王主張保守派。
倒不是說保守派就不喜歡打仗。
而是僧王的派系,更希望大周、波旦和土耳斯三個帝國,打的不可開交后再下場。
吐魯?shù)纳畟H們,并不想太早的加入這場三國混戰(zhàn)。
他們更想三大帝國多流點血。
僧王與普贊,產生了激烈的矛盾。
這便是吐魯現(xiàn)在的政局。
楊振對蘭德說道:“大將軍,吐魯看似強盛,不過內部權力混亂,應該是最容易擊潰的敵人?!?/p>
蘭德也點了點頭。
同樣為帝國,土耳斯比大周稍稍落后一些,但是也基本上實現(xiàn)了文官政府。
土耳斯帝國的總督、宰相,全是在學者里挑選的。
龐大的帝國可以安穩(wěn)的維持至今,內部問題雖然不少,但是帝國的底蘊仍然深厚。
而波旦帝國就更為落后了。
波旦帝國是貴族與國王聯(lián)合統(tǒng)治的制度。
雖然這任波旦皇帝意識到了這一點,不停的加強宗親的重要性,但是仍然是一個封建帝國。
吐魯這個地方,甚至還不如波旦。
令出二元,并且宗教勢力龐大,這還不如土耳斯帝國政教合一來得好呢。
所以楊振說吐魯?shù)膶嵙ψ钊酰m德也很贊同。
楊振說道:“對付吐魯,最好的方法就是打疼它!”
“只要打疼他們,他們就不敢再覬覦費干塞盆地了!”
“咱們還得盯著普贊的直屬部隊打!”
“只要普贊的勢力衰弱,吐魯一定自亂!”
蘭德認同楊振的判斷。
吐魯?shù)木謩?,決定了吐魯只是個部落聯(lián)盟。
這點倒是與北莽差不多。
普贊是最大的酋長,可是不具備壓倒性的優(yōu)勢。
普贊外有大論,內有僧王,并不能徹底掌控整個吐魯。
普贊可以掌控的,只有自已的部隊。
這支部隊,也是普贊可以制約吐蕃的中堅力量。
如果普贊的部隊落敗,那普贊便沒有了基礎。
但是怎樣可以讓普贊的部隊出動呢?
蘭德與楊振商討了許久,終于決定出一個計劃來。
吐魯之所以著急攻打費干塞盆地,是想獲得西疆的關口。
主要也是因為普贊的野心。
現(xiàn)在的普贊正值壯年,也想和大唐時的普贊似的,建功立業(yè)。
所以普贊發(fā)起戰(zhàn)爭,也是想撈取本錢。
普贊需要一場大捷來積累聲望,從而掌控整個吐魯。
而他發(fā)起戰(zhàn)爭的目標也非常簡單。
楊振一針見血的說道:“吐魯普贊的目標,就是借由戰(zhàn)爭削弱諸侯們的勢力,然后派自已的部隊收割最后的果實。”
蘭德點了點頭。
楊振說道:“雖然這么打算盤沒問題,可諸侯們也不傻?!?/p>
“他們的想法一定是把硬仗和硬骨頭拋給普贊的部隊,把輕松的任務留給自已?!?/p>
蘭德點了點頭。
這個楊振不愧是陛下看重的人才。
與其說這家伙是兵家學問,不如說是縱橫家的學問。
蘭德這種大將,善于戰(zhàn)場指揮,沖鋒陷陣。
但是楊振的作戰(zhàn)能力并不突出。
若是在右武衛(wèi)里,他也不算能力突出。
可是這家伙十分擅長合縱連橫,精于利用手里的部隊,把各個國家拉扯進混戰(zhàn),從而渾水摸魚。
就像之前進攻費干塞盆地的戰(zhàn)役似的。
楊振先是假裝獲勝,引起月國人的貪婪,然后不停地騷擾波旦部隊,使對方警覺。
最后讓月國人夜襲波旦人,兩方兩敗俱傷以后,再去收割戰(zhàn)場。
這便是楊振的戰(zhàn)術。
這次,楊振要用同樣的計謀,來對付吐魯人。
楊振說道:“大將軍您看!”
楊振指著沙盤說道:“這邊,是費干塞盆地的南邊,這里有一大塊的綠洲?!?/p>
“這次攻占費干塞盆地,這些西疆各國的聯(lián)軍也出力很多,所以希望大將軍分給他們這些綠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