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屆時諸國使團齊聚京師問罪,看那朱翊鈞如何自處!他那織造局的絲綢茶葉,怕是要爛在倉庫里了!”
密室內(nèi)爆發(fā)出一陣壓抑的笑聲,唯有嚴(yán)嵩依舊面色沉靜。
他輕咳一聲,眾人立刻噤聲。
“胡宗憲那邊...”
嚴(yán)嵩緩緩道。
“不能再拖了?!?/p>
張經(jīng)面露難色。
“胡大人畢竟是抗倭功臣,若貿(mào)然動手...”
“功臣?”
嚴(yán)世蕃冷笑。
“他現(xiàn)在整日與朱翊鈞密會,誰知道在謀劃什么?父親,當(dāng)斷不斷,反受其亂?。 ?/p>
嚴(yán)嵩長嘆一聲,從袖中取出一封信。
“老夫會再給他一次機會。若他執(zhí)迷不悟...”
老眼中寒光一閃。
“東海倭寇猖獗,死個把官員,再正常不過?!?/p>
眾人心頭一凜,明白這是要借刀殺人。鄢懋卿最先反應(yīng)過來,諂笑道。
“閣老深謀遠慮。下官這就去安排海盜之事,保證三日之內(nèi),必有商船遇襲的消息傳來!”
嚴(yán)嵩微微頷首,目光掃過在場眾人。
“記住,朱翊鈞要變的不僅是稅法,更是圣人之制。若圣人之制垮了,便是亡天下。我等身為士大夫,守土有責(zé)?!?/p>
“謹(jǐn)遵閣老教誨!”
眾人齊聲應(yīng)和。
待其他人退下,嚴(yán)世蕃湊到父親身邊。
“父親,您真要對胡宗憲...”
嚴(yán)嵩抬手打斷兒子的話,從案頭取出一幅字展開,正是胡宗憲當(dāng)年贈他的”忠孝節(jié)義”四字。
“為父與他,終究是道不同。”
嚴(yán)嵩輕撫字卷,聲音低沉。
“大明朝不能亂,圣人之道不可違。為此...老夫不惜一切代價?!?/p>
字卷被重新卷起,嚴(yán)嵩的手穩(wěn)如磐石。
與此同時,金山衛(wèi)北面的海岸線上,朱翊鈞正與呂坤在漁民向?qū)ьI(lǐng)下,觀察遠處的倭寇水寨。
“大人請看。
“老漁民王老漢指著海面上星星點點的黑影。
“那些礁石后面,全是倭寇的臨時營寨。漲潮時他們劃小船出來,退潮就躲進去,官軍根本拿他們沒辦法。”
朱翊鈞瞇起眼睛,海風(fēng)帶著咸腥味撲面而來。
遠處礁石間,隱約可見竹木搭建的簡陋棚屋,隨著波浪輕輕搖晃。
“水師呢?為何不派戰(zhàn)船清剿?”
朱翊鈞問道。
呂坤苦笑。
“嘉靖爺?shù)慕A詈?,水師?zhàn)船十不存一?,F(xiàn)存的多是些老舊的福船,追不上倭寇的快艇。”
王老漢啐了一口。
“什么倭寇!十有八九都是沿海的潑皮無賴,掛著倭寇的名頭打家劫舍罷了。真正東洋來的,反倒沒幾個?!?/p>
朱翊鈞心頭一震。
“此話當(dāng)真?”
“老漢在這海邊活了六十年,還能看走眼?”
王老漢指著遠處的漁村。
“您看那些青磚大瓦房,都是走私販子的家。
他們白天是良民,晚上就變成倭寇,連衣裳都不用換!”
呂坤低聲道。
“大人,我之前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不少走私團伙背后都有地方豪強支持...”
“何止豪強!”
王老漢突然壓低聲音。
“老漢親眼見過,有官船半夜給他們運貨哩!”
朱翊鈞與呂坤交換了一個眼神。年輕皇帝的拳頭不知不覺已經(jīng)攥緊,指甲深深掐入掌心。
“老伯,若朝廷重開水師,招募你們這樣的漁民入伍,可有人愿意?”
朱翊鈞突然問道。
王老漢眼睛一亮。
“那敢情好!咱們漁家兒郎哪個不是浪里白條?只要朝廷給口飯吃,誰不愿意打那些天殺的倭寇?”
朱翊鈞站在礁石上,望著遠處海面上星星點點的火光,眉頭緊鎖。
那些不是漁火,而是倭寇的船隊,囂張得連夜間都敢明目張膽地在近海游弋。
“大人,風(fēng)大了,該回去了?!?/p>
呂坤攏了攏被海風(fēng)吹亂的衣袍,低聲勸道。
朱翊鈞沒有回頭,只是抬起手示意他稍等。
他的目光掃過遠處破敗的衛(wèi)所城墻——
那曾經(jīng)是抵御倭寇的第一道防線,如今只剩下斷壁殘垣,連個站崗的士兵都看不見。
“呂大人,你看到了嗎?”
朱翊鈞的聲音低沉而壓抑。
“這就是我們大明的江山,我的子民。”
呂坤順著皇帝的目光望去,只見海邊村落里,幾個衣衫襤褸的漁民正抬著一筐魚往村外走,而幾個腰挎長刀的倭寇大搖大擺地跟在后面,不時用刀鞘拍打漁民的后背催促。
“我...看到了。”
呂坤喉頭滾動,艱難地擠出幾個字。
朱翊鈞突然轉(zhuǎn)身,眼中燃燒著壓抑的怒火。
“俞大猷沒有夸大其詞,沿海衛(wèi)所已經(jīng)名存實亡!我原以為九邊已經(jīng)夠糟了,沒想到這里更甚!”
他的聲音在海風(fēng)中顯得格外凌厲,呂坤下意識地左右張望,生怕被人聽見。
幸好這片礁石區(qū)荒僻無人,只有幾只海鷗在頭頂盤旋。
“大人息怒,此處不是說話的地方?!?/p>
呂坤壓低聲音道。
“我們回客棧再議。”
朱翊鈞勉強壓下胸中翻騰的怒火。
他最后看了一眼海上的倭寇船只,轉(zhuǎn)身大步離開。
回程路上,兩人沉默不語。經(jīng)過一處村莊時,朱翊鈞突然停下腳步。
村口幾個孩童正在玩耍,他們唱著一首古怪的童謠。
“倭寇來,倭寇走,官府躲在后頭抖。交錢糧,保平安,不交全村都殺完...”
朱翊鈞的臉色瞬間變得鐵青。
呂坤見狀,連忙上前驅(qū)趕那些孩童。
“去去去,別在這里胡鬧!”
孩童們一哄而散,但那刺耳的童謠卻像刀子一樣扎在朱翊鈞心上。
“大人...”
呂坤欲言又止。
“不必說了。”
朱翊鈞抬手打斷他。
“我明白你的意思。民心已失,非一日之寒。”
兩人回到鎮(zhèn)上簡陋的客棧,朱翊鈞立刻讓呂坤關(guān)緊門窗。
“呂卿,把這幾日所見所聞都記下來。”
朱翊鈞坐在吱呀作響的木椅上,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桌面。
“我要親眼看看,這倭寇之禍到底到了什么地步。”
呂坤取出隨身攜帶的筆墨,一邊記錄一邊道。
“大人,據(jù)我觀察,沿海百姓已對官府徹底失望。倭寇用屠城威懾,用銀錢利誘,百姓們?yōu)榱嘶蠲?,不得不配合他們走私。?/p>
“不僅如此。”
朱翊鈞冷笑一聲。
“我還聽說有些百姓主動將子女送到倭寇船上,這是何等的荒謬!”
呂坤的筆尖頓了頓,墨汁在紙上暈開一小片。
“我聽聞...倭寇會給這些人家銀錢,比賣給人牙子還多。有些窮苦人家,實在是...”
“荒謬!”
朱翊鈞猛地拍案而起,桌上的茶碗被震得叮當(dāng)作響。
“大明子民,竟然要靠賣兒鬻女給倭寇才能活命?這是我的失職!”
呂坤連忙跪下。
“大人息怒!此乃前朝積弊,非大人之過?!?/p>
朱翊鈞在狹小的房間里來回踱步,靴子踩在木地板上發(fā)出沉悶的聲響。
窗外,夕陽的余暉透過窗紙,在他臉上投下斑駁的光影。
“前朝積弊?”
他突然停下腳步,聲音中帶著苦澀。
“那為何登基三年,這弊病不僅未除,反而愈演愈烈?”
呂坤不敢接話,只是伏得更低了些。
沉默良久,朱翊鈞長嘆一聲。
“起來吧,我不是在責(zé)怪你?!?/p>
他走到窗前,推開窗戶,讓咸濕的海風(fēng)吹散房間里的悶熱。
“呂大人,你說...對百姓而言,到底是倭寇的暴力海商模式好,還是我的均衡模式好?”
呂坤剛站起身,聞言又差點跪下。
“大人!這...這怎么能相提并論?倭寇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但他們給錢。”
朱翊鈞打斷他,聲音異常冷靜。
“而且比官府給的更多。百姓們不在乎誰統(tǒng)治他們,只在乎能不能活下去,能不能吃飽飯。”
呂坤張口結(jié)舌,一時不知如何回答。
朱翊鈞轉(zhuǎn)過身,眼中帶著決然的光芒。
“我決定了,要去歷港看看。”
“什么?”
呂坤大驚失色。
“大人三思!歷港是倭寇老巢,危險重重!”
“正因為危險,我才更要去。”
朱翊鈞堅定地說。
“我要親眼看看這個國中之國到底是什么樣子?!?/p>
呂坤急得額頭冒汗。
“大人,此事萬萬不可!若有不測...”
“我意已決。”
朱翊鈞抬手制止他繼續(xù)說下去。
“你若不放心,就隨我一同前往。我們化裝成商人,就說去收絲綢。”
呂坤知道皇帝一旦決定的事,九頭牛都拉不回來。
他咬了咬牙。
“那我必須隨行護衛(wèi)?!?/p>
朱翊鈞露出笑意。
“正合我意?!?/p>
次日一早,兩人便行動起來。
朱翊鈞換上一身商賈常穿的靛藍色棉布長衫,腰間系一條素色腰帶,頭上戴一頂普通的方巾,看起來就像個尋常的內(nèi)地商人。
呂坤則扮作他的賬房先生,背著算盤和賬本。
“大人...不,東家。”
呂坤別扭地改口。
“我們先去錢莊兌些銀票。”
朱翊鈞點點頭。
“有理。沒有本錢,如何做買賣?”
兩人來到華亭官營錢莊,朱翊鈞從懷中取出一塊玉佩遞給掌柜。
“兌五百兩銀子。”
掌柜接過玉佩,仔細端詳后臉色大變,連忙將兩人請入內(nèi)室。
“不知貴人駕到,有失遠迎!”
掌柜跪地行禮。
“這玉佩...可是宮中之物?”
朱翊鈞與呂坤對視一眼,心中暗叫不好。
這玉佩是皇帝隨身之物,上面刻有龍紋,尋常人或許不識,但這錢莊掌柜顯然見多識廣。
“掌柜好眼力?!?/p>
朱翊鈞不動聲色地說。
“實不相瞞,我乃京城皇商,奉旨南下采辦絲綢。為行事方便,故而微服出行?!?/p>
掌柜將信將疑,但也不敢多問,連忙為他們兌了銀票。
離開錢莊后,呂坤低聲道。
“太冒險了!若那掌柜去告密...”
“無妨?!?/p>
朱翊鈞淡定地說。
“我已讓錦衣衛(wèi)盯著他了。若有不軌之舉,自有人料理?!?/p>
呂坤這才稍稍安心。
兩人用兌來的銀票買了五百多匹上等絲綢,又通過客棧小二的介紹,找到幾個走私商人搭伙。
“這位爺看著面生啊?!?/p>
一個滿臉橫肉的商人上下打量著朱翊鈞。
“第一次走海路?”
朱翊鈞學(xué)著商人的樣子拱手。
“正是。在下京城張氏商行的掌柜,姓張名鈞。聽聞海上利潤豐厚,特來試試水?!?/p>
那商人咧嘴一笑,露出一口黃牙。
“張掌柜好膽識!不過海上不比陸地,規(guī)矩多著呢?!?/p>
“還請指教?!?/p>
朱翊鈞故作謙遜。
“第一,不問來路;第二,不打聽買賣;第三。
商人壓低聲音?!?/p>
“見了倭寇老爺們,要跪著說話?!?/p>
朱翊鈞眼中帶著怒意,但很快掩飾過去。
“多謝提點?!?/p>
當(dāng)夜,一行人雇了十條漁船,趁著夜色悄悄從金山衛(wèi)一處廢棄碼頭下海。
朱翊鈞和呂坤同乘一條船,船老大是個沉默寡言的老漁夫,只說了句坐穩(wěn)了,便搖櫓離岸。
海面上漆黑一片,只有星光微弱地映照著波浪。
漁船隨著海浪起伏,朱翊鈞緊緊抓住船舷,強忍著暈船的不適。
“東家,喝口水?!?/p>
呂坤遞過水囊,眼中滿是擔(dān)憂。
朱翊鈞擺擺手,示意自己沒事。
他望向遠處,隱約可見點點火光——那是倭寇的巡邏船。
“小心!趴下!”
船老大突然低喝一聲。
所有人立刻伏低身子。
只見一艘掛著怪異旗幟的船只從附近駛過,船上的火把照亮了幾個持刀而立的倭寇身影。
朱翊鈞屏住呼吸,透過漁船邊緣的縫隙觀察。
那些倭寇穿著混雜的裝束,有的穿著日本武士服,有的則是明朝百姓打扮,但個個腰挎長刀,神情兇悍。
等巡邏船遠去,船老大才松了口氣。
“算咱們運氣好?!?/p>
“他們經(jīng)常這樣巡邏?”
朱翊鈞問道。
船老大點點頭。
“每晚都有,專抓不交通行費的漁船。”
他啐了一口。
“狗娘養(yǎng)的,連條活路都不給漁民留?!?/p>
朱翊鈞沉默不語,只是握緊了拳頭。
漁船在海上航行了將近三個時辰,終于接近一處島礁。
借著微弱的月光,朱翊鈞看到水寨外圍戰(zhàn)船林立,各種奇怪的旗幟在海風(fēng)中獵獵作響。
“到了,前面就是歷港。”
船老大指著遠處說。
“過了水寨閘門,就能上岸。”
隨著漁船靠近,水寨的輪廓逐漸清晰。
高大的木制圍墻沿著海岸線延伸,每隔一段距離就有一座瞭望塔,塔上隱約可見人影晃動。
“停下!檢查!”
一個粗獷的聲音從水寨閘門處傳來。
船老大連忙示意所有漁船停下。幾個持刀的倭寇跳上漁船,粗暴地翻檢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