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一愣。
下一刻,李世民、李世勣、長孫無忌三人,腦海中同時閃過一個畫面。
那是遼東城下,地動山搖,城墻崩塌的恐怖景象。
那是數(shù)十門紅衣大炮齊聲怒吼,將堅固的城池轟為齏粉的神威。
這時,許元眼中閃過一絲冷酷。
“高句麗人再多,也是血肉之軀。”
“在紅衣大炮的轟擊之下,任何嚴整的軍陣,都將化為烏有?!?/p>
“他們沖鋒的道路,將會被自己的血肉所填滿。他們的士氣,將會在震耳欲聾的炮火聲中徹底崩潰?!?/p>
“屆時,我大唐鐵騎再行沖鋒,收割的,不過是一群失魂落魄的潰兵罷了?!?/p>
許元的話,仿佛一盆冷水,澆熄了眾人心中最后的一絲疑慮。
是啊。
他們怎么把這個大殺器給忘了?
大唐軍隊,早已不是單純依靠勇武與戰(zhàn)陣取勝的軍隊了。
他們擁有著這個時代,足以碾壓一切的降維打擊武器。
用紅衣大炮,先將敵人的陣型和士氣轟得稀巴爛,再用玄甲軍和騎兵去沖殺……
那畫面,光是想一想,就讓人不寒而栗。
然而,李世民依舊有些遲疑。
等待張亮,固然能將戰(zhàn)果最大化,但等待,也意味著變數(shù)。
“許元?!?/p>
李世民的聲音低沉而有力,“朕承認,你的計策很完美,完美到讓朕都忍不住心動。”
“可戰(zhàn)場之上,瞬息萬變??莸葟埩?,若是貽誤了戰(zhàn)機,又當如何?”
皇帝的擔憂,代表了所有人的心聲。
許元深吸一口氣,他知道,必須下一劑猛藥了。
他抬起頭,直視著李世民的眼睛,神情前所未有的凝重。
“陛下,臣之所以堅持要等,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
“臣擔心的,不是貽誤戰(zhàn)機。”
“臣擔心的是,若我軍與高句麗十五萬大軍決戰(zhàn)正酣之時,忽然……出現(xiàn)了第三支軍隊呢?”
“什么?”
這話,如同一道驚雷,在帳內(nèi)炸響。
李世民的臉色瞬間變了。
長孫無忌等人更是面露驚駭之色。
“第三支軍隊?”
尉遲恭瞪著眼睛,一臉不解地嚷嚷起來。
“許小子,你莫不是昏了頭?這遼東地界,除了我大唐王師,和高句麗的兵馬,哪里還有第三支軍隊?”
“莫非,你說的是安市城里的守軍?”
他一拍胸脯,哈哈大笑。
“那正好!”
“他們要是敢出城,老子連他們一塊兒收拾了!就怕他們當縮頭烏龜,不敢出來呢!”
李世勣和長孫無忌雖然沒有說話,但臉上的疑惑已經(jīng)說明了一切。
安市城的守軍,固然是一支力量,但早已被唐軍圍困,不足為慮。
若他們真敢出城決戰(zhàn),那反倒是幫了唐軍的大忙。
“不?!?/p>
許元搖了搖頭,否定了尉遲恭的猜測。
他的目光,緩緩掃過帳內(nèi)每一個人的臉,聲音變得幽深而肅殺。
“臣說的,不是安市城的守軍。”
“身為三軍統(tǒng)帥,為陛下負責,為數(shù)萬大唐將士的性命負責,有些最壞的假設,我們必須要做。”
他走到沙盤的另一側(cè),手指點向了高句麗的南方。
“諸位可還記得,高句麗與百濟,此前一直在聯(lián)手攻打新羅?!?/p>
“如今我大唐東征,新羅戰(zhàn)場的壓力驟減?!?/p>
“還有,那個一直在我大唐背后,暗中資助高句麗的……倭國?!?/p>
“誰能保證,在這片看似平靜的山林背后,不會隱藏著一支我們不知道的力量?”
許元的話,讓帳內(nèi)的氣氛變得無比壓抑。
倭國?
這個名字,讓李世民和長孫無忌的眉頭,都緊緊地鎖了起來。
對于這個隔海相望的島國,大唐雖然了解不多,但也知道其狼子野心。
只是……他們真的敢派兵,直接介入這場戰(zhàn)爭嗎?
“這……不太可能吧?”長孫無忌遲疑著說道,“倭國蕞爾小邦,豈敢與我大唐天軍正面為敵?”
“沒有什么是不可能的,趙國公?!?/p>
許元的聲音斬釘截鐵:“我大唐王師遠征至此,容不得半分失策!我們的決策,往往決定了地下無數(shù)大唐士卒的生死,我們要對他們負責!”
“所以,一切的可能,我們都要算進去!”
許元當然不會告訴他們,他麾下的斥候營千戶曹文和張羽,這些天一直沒有閑著。
根據(jù)他提供的方向,斥候們一直在安市城與平壤之間的山林中秘密偵查。
就在昨日,曹文傳來密報,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一些可疑的蹤跡。
有一支行蹤詭秘的軍隊,正在那片區(qū)域活動。
雖然規(guī)模尚不明確,但其裝備和行軍方式,與高句麗軍隊截然不同。
這支軍隊,就像一條潛伏在暗處的毒蛇,隨時可能在最關鍵的時刻,出現(xiàn)改變戰(zhàn)局。
許元不能賭。
他不能拿十萬大唐將士的性命去賭。
看著眾人將信將疑的表情,許元知道,無需再多言。
該說的,他都已經(jīng)說了。
最終的決斷,只能由御座之上的那位天可汗來下。
中軍大帳內(nèi),再次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
李世民站在沙盤前,一動不動,如同一尊石化的雕像。
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
李世勣、長孫無忌、尉遲恭三人,連大氣都不敢喘一口,靜靜地等待著皇帝的最終裁決。
許久。
久到尉遲恭都有些站不住了。
李世民終于緩緩地抬起了頭。
他沒有看任何人,目光穿透了帳幕,望向了漆黑的夜空。
最終,他的視線,落在了許元那張年輕卻無比沉靜的臉上。
他從那雙眼睛里,看到了一種超越年齡的冷靜與篤定。
“好?!?/p>
李世民緩緩吐出了一個字。
他轉(zhuǎn)過身,重新走回御座,坐下。
那股睥睨天下的霸氣,再次回到了他的身上。
“朕,就再信你一次。”
“朕也想看看,你口中的‘全殲’,究竟是何等壯闊的場面。”
許元心中一塊大石落地,躬身一揖。
“陛下圣明。”
李世民的目光掃向李世勣等人,聲音恢復了往日的威嚴與果決。
“傳朕旨意。”
“大軍,就地安營扎寨!”
“英國公,你率左武衛(wèi),于我中軍左翼扎營?!?/p>
“趙國公,你率文官與后勤部隊,居于中軍之后?!?/p>
“尉遲恭!”
“末將在!”尉遲恭轟然應諾。
“你率玄甲軍及右武衛(wèi),于我中軍右翼扎營?!?/p>
“三部互為犄角,形成拱衛(wèi)之勢,深挖壕溝,廣設鹿角,嚴防敵軍夜襲?!?/p>
“斥候營加大探查范圍,方圓五十里內(nèi),一只鳥都不能給朕飛過去!”
一道道命令,從李世民口中有條不紊地發(fā)出,清晰而明確。
“遵旨!”
李世勣、長孫無忌、尉遲恭三人齊聲領命。
皇帝的決斷已下,縱然心中尚有疑慮,他們也會不折不扣地執(zhí)行。
“另外,傳令給張亮?!?/p>
李世民的眼中閃過一絲厲色。
“告訴他,朕只給他十天時間?!?/p>
“十日之內(nèi),朕要在安市城下,看到他的大軍!”
“若有延誤,嚴懲不貸!”
李世民沒有說下去,但那森然的殺氣,已經(jīng)讓帳內(nèi)的溫度,都下降了幾分。